加纳对阵澳大利亚。
那个可怜的裁判,他一定没有想到,一张问心无愧的红牌,会让他变成世界公敌。
按照规则,当防守队员用手阻挡了必进之球,就是红牌加点球。所以裁判的表情才坚定又崇高。不知道在掏出红牌的一刹那,他是不是会有一种伟岸的自我认知,仿佛依稀触到了象征着正义与良心的曼德拉?
这位可怜的裁判,他对科威尔执行了“死刑”,却甚至没认真看自己罚下的是谁。这张红牌的后面,可能是澳大利亚队含泪回家,是科威尔伤心告别世界杯,告别足球,甚至告别世界。一挥手的功夫,裁判从神圣的法官,变成了执行枪决的刽子手。
所以,我同情裁判,超过了同情科维尔。科威尔壮志未酬,带着无尽的遗憾回家,在人们的怀念中,等待一个不可避免的时刻到来。而那位裁判,可能在人们的愤恨与少量的怜悯中度过余生。更悲剧的是,他真的认真执行了规则,他未必有更多悔恨,倒可能会憋屈至死。
其实,一位悲情英雄的剧本,本应是这样设计的:澳大利亚面对德国丢盔弃甲,队内一片愁云惨淡,此时,身患绝症的科威尔站了起来,对他的兄弟们说,他忍着病痛跟随部队出征,不是来欣赏男人演哭戏的,他要的是一个庆祝胜利的时刻,让体内残损的血液最后燃烧一次。
于是,走出更衣室的,是一群热血沸腾的角斗士,战士们在科威尔的激励下,一举拿下加纳,再斩塞尔维亚,科威尔在最后时刻打进一球,随后失去知觉,恍惚之中,他看见自己和队友们在球场上狂奔,汗水四溅,金发飞扬.......
这是足球版的《角斗士》,当然只是幻想,现实版也许要平庸很多,如科威尔拼尽全力,澳大利亚仍然平凡地告别。人们都不喜欢真实,科威尔将作为一个好人,一个很不错的球员,被人们短暂地铭记。
但不幸的是,裁判坐上了导演席,并彻底改写了剧本。在他不的奇思妙想之下,科威尔成了世界杯史上最悲情的英雄。他默默离去的背影,与跪地的小辫巴乔,痛哭的少年贝利,骑人游行的马拉多纳一起,成为最被世人敬仰,并不知疲倦地回放的历史瞬间。
原来剧情是这样设计的,原来所有的悲情英雄里面,都要有一个可恨又可怜的反派。
裁判成了最伟大的导演,同时把自己献上了祭坛。
我为科威尔一哭,这位壮志难酬的真汉子;我还要为裁判一哭,这位本不想参演历史剧的普通人。
对他们来说,幸还是不幸,这是一个问题......
潘采夫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