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有一本讲“天学”的古典著作,叫《西游记》。这是一本以道教为主线的神话小说。在凌霄宝殿上,有许多神仙,如:太白金星、太上老君、赤脚大仙、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巨灵神、风雨雷电、哼哈二将等等诸神。不过,玉皇大帝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位名顺风耳,另一位名千里眼,均是身怀绝技的仙人。顺风耳善听,几千几万里外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不会失真;千里眼善视,无论关山阻碍,烟雾缭绕,他都能将清晰的画面一览无余。玉帝量才用人,委派顺风耳做了天宫通信公司的CEO,任命千里眼当了天宫电视台台长。玉帝用了此二人。于是天界人间无不尽收眼底。这说明天庭是非常重视情报工作的。时间进入21世纪,军事、政经、情报竞争无不渗透在方方面面。我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读书时,有人说,我们学校就是总参的“顺风耳”,我感到非常自豪。当今时代,尤其是商战。与商战中的价格战、服务战、品牌战等争夺战一样,竞争性情报也是一种激烈的信息战。有的企业甚至采用谍报工作方法,挑选工业间谍来获得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其实把工业间谍与竞争性情报的获取等同看待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对企业在信息战中取得成功也是一种误导。我下面说说创投是如何看待信息情报的作用的。
一般而言,创投存于世,并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活力作用的主因,并不在于她们经营的“硬件”——资金,而在于她们经营的“软件”——人,信息、知识、诀窍、增值服务。她们从事信息的经营是咨询功能的体现。在向中小企业提供市场行情、营销策略、贸易机会、技术转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使发达国家的著名企业,对创投也是刮目相看,经常要求他们提供咨询。其中,知识在创投眼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知识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条件是信息。一个人有知识,但如果不知道哪里需要知识,这知识就浪费了;有人需要知识,但如果不知道谁有知识,这知识也浪费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前提条件是信息对称的程度。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智慧”的作用,方能形成高质量的“知识”。而知识的创新创造之源则来自于长时段的基础性研究和价值萃取的能力。第一需要勇气、第二需要耐力。中国有句俗话:入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缚蛟龙。用在这里的意思就是:信息和数据收集的越真实、越深入,数据统计和分析,乃至信息挖掘越科学。我们在决策时就不会走弯路。做无用功。这势必要求我们根据搜集的信息对将来具有预见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收集信息就是为了分析国内外新兴产业领域的市场信息,抓住商机,开展有效的发展战略。不仅要组织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还要组织甚至涉及国际政治格局的世界经济格局和结构的长期变化预测研究,以利于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制订有效的竞争策略。创投经理必须兼备敏锐的视觉和嗅觉。“乱世”中,掌握经济情报的能力决定企业的命运。许多非常成功的企业巨商主要就是依靠信息取胜。极具价值的信息仍旧是稀缺资源。这些资源不一定是“知识”,但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节点比知识重要的多。
另外,从日本综合商社整个发展历程可以窥出,信息情报的搜集分析能力是关乎其生存、发展的重要关键,同时亦是其得以胜出的重要利器。因此,中国创投业要图存、壮大,则非得要加强本身的情报搜集与分析能力不可。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今日,如何有效地广泛搜集各地政经信息、产业与企业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与营销信息、法律与税务信息等,并经过适当的研析,最后将商情转化成商机,是我国创投经营升级方面,首须面对的挑战。有媒体称,日本的综合商社其情报搜集能力不亚于中央情报局。他们传递情报的速度十分惊人,甚至被认为在“中央情报局之上”。综合商社大约5~60秒钟即可获得世界各地金融市场行情,1~3分钟即可查询日本与世界各地进出口贸易商品品种、规格的资料,3~5分钟即可查出国内外1万多个重点公司的各年度生产情况,5~10分钟即可查出各国政府的各种法律、法令和国会记录,5分钟即可利用数量经济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画出国内外经济变化带来影响的曲线图。各大商社的情报部门再利用这些情报信息开展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如信息编译、咨询,以及竞争对手及其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品种、价格的动态分析等。
强大的情报网络对综合商社的商品交易特别重要,因为即使在很遥远的地方发生的危机都可能对商品价格产生深刻的、直接的影响。因此,日本的六大综合商社都不遗余力地建立强大的情报系统。日本各大商社和大企业都有一套依靠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支撑的反应快速灵活的情报传递网络。例如:三井物产拥有一个最先进的综合情报系统,叫做“三井全球通讯网”,是日本几大综合商社海外信息网中最有代表性的。三井物产公司依靠这个昼夜不停的通讯网,注视着世界每一个角落的风云变幻,掌握着世界各地的经济动向和贸易上所需要的任何一个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情报,以提高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能力,为打入和占领世界市场而进行着不懈的工作。综合商社情报部门总部都设在日本本部,由一位副总经理负责。他统一搜集并分析国内外汇总来的情报信息,并把精选出的情报提交给有总经理和董事出席的上午碰头会进行讨论。日本商社情报工作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重视对全体员工的情报教育。各商社招聘来的工作人员都要接受三年的包括情报技能在内的岗位培训,以及搜集情报训练。凡驻海外办事处人员大都有搜集情报的任务。在搜集情报方面,各大商社不仅有专职的情报人员,而且注重营造一种人人抓信息的氛围,让每个职员都成了企业的信息员。
实际上,创投当前接到更多的是新商业模式的创业计划,而市场的波动性则令其估值工作难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创投业者迫切需要了解其收入、成本、利润、现金流、风险和资产负债表在不同情景中都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在掌握这些信息之后,高管在期望出现最好情况的同时,也能做好最坏的打算。例如,如果经济衰退持续的时间超过5年,企业是否能够生存?企业是否已经对主要客户的破产有所准备?企业是否能够迅速将资本开支缩减一半?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做好准备,并尽早发现目前正在按哪一种情景发展。这些知识在危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因为,准备的时机稍纵即逝,企业只有抢在可能性相当大的结果变得尽人皆知之前做出反应,才能赢得主动。更完整的商业情报也能加快决策并使其更有成效。通过研究关于竞争对手活动的新闻报道、以及在与客户和供应商交流时收集的专有信息,企业往往可以深入地了解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行动。这类情报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当危机来临之时,它们可以帮助企业避免错失低价收购资产的良机,果断出击,将这些被低估的资产收入囊中。为了获得这类商业情报,企业需要一个网络,这项工作通常由得到最高层有力支持的人员领导。该高管的职权应当包括设立跨业务和地区的信息“耳目”,进行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一些热点领域(例如竞争对手对于危机的反应)更是重中之重。这样的网络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是,如果企业内的信息不仅在上下级间进行纵向流动,而且也在同级之间横向流动,就能够发挥最大的效能。将点点滴滴的信息、事实和传闻汇集起来,有助于企业了解行业动态。在日本,一个成功的企业并不会贸然将国内的产品直接行销到新的市场。他们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分析市场机会,并针对他们选择的特定目标市场,深入了解消费者市场和结构性市场的运行机制。日本人在进入市场之前总会采取两项重要行动:市场可行性研究和行情研究。他们将许多研究小组派往国外,这些小组花费几个月时间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最终提出建议。日本公司驻外的办事处和驻外人员也会对此作出自己的贡献。综合商社和外贸联合会为日本公司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情报,有的日本公司还派遣研究所的学者到海外搜集资料。这些情报从各自不同的来源汇集到总公司,在从事任何进入市场的具体行动之前,日本人会对这些情报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可资利用的市场机会。
再次,搜集数据和信息也是为了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定性考虑,这的确是非常需要高超的技术境界。在我看来,想成为成功创业家的基石在于他是不是愿意最快且最勤于动手,到信息的海洋里萃取价值、挖掘价值,将无序的信息结构化,建立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模型比什么都重要。创业者获取以及利用信息的方法将决定创新企业的发展势能!在解决各类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深入市场、深入群众消费者,收集相关的信息并加以分析。现在筹办创业,经常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大量相关数据。包括市场、客户、竞争对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重要信息。但是信息超载与无结构化使得企业决策无法有效和充分利用现存信息,甚至还可能导致决策程序混乱与误用。因此,我希望创业者都能强化广域信息的收集分析功能,在日常商业经营活动中加以充分利用。并提升信息的高附加值化和速度化。另外,金融模式创新必须植根于对客户的服务中。创投业者要具备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能力,因为运营模式逐渐软化的企业才能适应信息经济的快节奏。基于此,我甚至认为:建立省、市、县三级民资数据库迫在眉睫。这是激活民资的唯一最有效的方法。有了民资数据库,打开成功之门,就不再需要砸进去,而是一把小钥匙即可进入成功世界。现在的资本就是大铁锤,甚至是炸弹。因为没有把他们捏成钥匙的软资本。而投资人数据库营销的价值在于:通过各种合法方式采集到各区域、各领域、各种投资规模的投资人客户资料,然后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不同类别投资者、创业者实施差异化的营销推广策略,把精准营销的概念落实到每一个投资者和创业者的需求上,形成或趋于“一对一”的营销效果,最终达到吸引新投资者,项目方、提升品牌影响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中小企业投融资工作有效开展,最终为融资企业和投资者创造更大的效益。具有不可决绝的巨大价值蕴含。 事实上,“信息管理集中营”就是定量分析的发源地。集中的信息储存在人脑和电脑里。收集信息的过程就是“渐悟”的过程。信息量集中到一个节点,就会产生一定的“顿悟”效果。这也就是许多人能靠理性的直觉去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可行的依据。古代的人“皓首穷经”,要背诵一辈子的书,来记忆和强化知识和经验。现在不必了,都可以在存着,只要你学会操作办法,去查就是了。通过互联网,可以存贮、调集、检索、传递的信息数量如海,速度如光。其计算和运转之快,比人脑强亿万倍,而且十分精确。这种惊人的高性能真是旷古未有。这为我们进行定性分析提供了绝美的应用工具。比锄头和镰刀先进!
信息搜集方式有许多,我这这里介绍几种可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包括出版资料、网络资料收集及调查访谈两种,针对不同的信息和对象可以采用不同的收集方法,两者应该同时进行,互相补充,通常出版资料和网络资料收集占80%以上。调查访谈(很多访谈内容可以从出版物及互联网直接获得,这里列出对象来源,便于查找)。调查访谈有助于调查者和被访者之间进行更直接的交流,调查者可以更快地辨明问题,但缺点是需要进行一定的事前安排工作,同时调查访谈的对象也较难选择准确,而且需要占用调查者和被访者的时间,限制性因素较多。进行访谈的基本方法如下:选择访谈对象,包括参与产业的竞争者;与产业紧密相关的供应商、分销商、顾客;与产业有联系的服务组织,如科研院校;产业观察者如金融分析家、政府机构等对象。根据访谈对象的特点决定访谈的具体方式,包括实地访谈、电话访谈、发放调查问卷形式;根据不同的访谈对象,分别拟定调查问卷或访问提纲。安排调查访问,应由两人以上组成小组进行访谈,其中一位进行主要提问,另一位做笔记并补充提问。访谈之后应及时整理笔记,并总结出重要观点。其次,网络及出版资料收集。随着互联网网络的日益发达,绝大部分资料(85%以上)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网站来源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网站、政府统计部门网站、政府外贸部门网站、行业门户网站、行业协会网站、新闻媒体网站、金融网站、各企业网站、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网站、行业知名人士博客、某些市场营销专业网站、管理咨询专业网站、国际机构网站、国际著名的专业咨询公司网站、电子期刊等等,以及一些P2P应用亦有大量资料。安排人手对所需资料的基本来源进行查找:产业研究、商会、专业杂志、商业杂志、报刊、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指南和统计资料、新闻剪报、政府会议纪要、各种垂直网站、政府各部门资料源。在进行资料查找的过程中进行原始资料整理,记下资料源的详细的引文有助于在研究末期节省编辑资料目录的时间,也可避免调查组成员的重复工作和由于不能记起一些关键资料的出处而产生的苦恼。小组领导定期召开交流会议,通报工作情况,使每位成员了解工作进度,从而各人调整手头工作,加快进度,进行拾遗补缺。汇总调查资料,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整理。对重要的文件进行标注,输入电脑。这些都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些,不敢藏私,与诸公分享之。
顺风耳与千里眼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