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枪案件如今频繁地见诸媒体和公众的视野。近日引起舆论轰动的湖南永州零陵区法院枪案、内蒙古一警察枪杀三人案,再一次引起人们对枪支管理的注意。6月13日《经济晚报》以《中国枪支售卖信息半公开存在》为题的文章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相信这一现状足以让人们感到怵目惊心。报道称,6月9日,记者在网上众多“销售枪支”的信息中,随意选取了一个尾号为0188的手机号,询问能否购买到双筒猎枪,一名操着不流利普通话的男子爽快地告诉记者,双筒猎枪3800多元一支,配200发子弹。枪油、枪套等一应俱全,可以现场验枪。
其实,这类涉枪信息在网上数以万计,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不仅在网上,在公共场所的不少地方也有,同时,我们随时可见销黑车、办假证的联系方式。笔者曾见一本杂志上以“最牛的广告”为题刊登了一组照片,其中一幅就是在“110”武装巡逻车的车盖上喷上的一串办假证的联系电话号码,其行为之猖獗可见一斑。而作为伤害性极大、危险程度极高的枪支泛滥,依笔者看,不仅仅是记者所说的暴露了枪支管理的漏洞,简直是相关管理部门对周围环境恶劣的麻木。诚然,对社会问题,包括很严重的问题,我们没有必要草木皆兵,但时刻保持警惕性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涉枪案件的增多,即说明了这种危险性的逐步扩大。如果随着信息传播的加快,可以预计,以枪支为主体的产业不是没有悄然形成的可能性。有人为了经济利益,有人为了报复社会,在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的今天,枪支很容易受到心理不健康的人员注意,很容易撩拨他们的情绪,成为最简单最粗暴解决问题的办法。
中国目前的枪支交易范围还在可控之类。公用枪支管理很严,构成涉枪罪的主要是民间枪支,包括自制钢珠枪、猎枪、仿真枪等等。这类枪支造起来容易,但是,如果随着产业链的形成,高档枪支的制造技术是否会流落民间尚不可知。因此,依法“寻枪”、“灭枪”亟待加大力度。
枪支泛滥有它的时代背景,在社会风气还没改善之前,在管理制度还没科学建立之前,我们该尽力去做些什么?这是令人深长思之的。
枪支售卖信息半公开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