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36条”的根本目标是增加人民财富


 (背景介绍:2010年5月22日在清华大学民营企业继承人高级研修班上,郑敬普教授与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顾问、原会长保育钧的对话整理。)
       郑敬普:保会长您好,一些地方政府领导者反映出来一个现象:企业家们通过十几年发展以后突然不太想投资了,不知道是害怕还是保守?
       保育钧:这个原因很复杂,因为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以后,各种经济关系和利益格局已经形成,好像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要改革往哪改不清楚,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当然有少数人,更主要的是他看不到这个前途。十七大讲的这个2020年全民小康,全民小康划到我这个地区,我这个地方应该是怎么样的。老实说,各地方干部换的太频繁,我把这一任做上去,那一任他做上去,地方政府他没有察觉,这是最要紧的。我在这个2020年之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2049年之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有个规划。十一五规划,规划到2011年,明年进入十二五规划,所以在十二五规划中怎么发动老百姓来参与。现在都是长官们,领导们在那忙乎,和老百姓没关系。
       第二个是这些年发展以后对老百姓有多少好处,看不到。你搞的是市政府的大楼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现在房子还没有,工作还没有。咱们把我们每一部门的重点工作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你说我们当年搞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跟着党走,解放战争时期搞土改,跟着党走。现在呢,你要给老百姓看的到,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利益。现在一部分人有,大部分人还没有,这就是我们最薄弱的地方。我们有些领导做报告说的全是大话、废话、套话,和老百姓没关系,这才是严重脱离群众。
       郑敬普:沿着这个问题,我们发现“新三十六条”反响不像“老三十六条”那么强烈,是不是可以这么看,这是民营企业家对政府不信任,或是对“新三十六条”执行力度没有信心呢?
       保育钧:这是要在国家层面上做大的宣传,解读新三十六条,怎样解?这次新三十六条有个地方很不一样,老三十六条是要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这次提到是要改善人民的生活,这是很大的一个不同点。那个时候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现在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讲的,要创造性地增加人民财产收入,通过创业去解决就业,这个政策是富民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