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加息的事


为什么要来说说这个加息呢,因为我国现在存在通胀的压力,哪点可以证明有通胀呢,下面看看这个数据吧,二月份我国的CPI同比增长了2.7个百分点,三月份同比增长了2.4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关于四月份的物价指数还没有公布,但是据此次国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看,肯定是超过了警戒线3%这个水平,而对应的一年期活期存款利率只有2.25%,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负利率。显而易见,政府是存在通胀压力的。
   这次通货膨胀是在一次特定背景下发展而来的。
   其一,这次的通货膨胀,不是实体经济繁荣背景下的通货膨胀,而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在政府强大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实体经济企稳回升,

但基础并不牢靠背景下的通货膨胀。
   其二,这次的通货膨胀,是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天量发行货币背景下的通货膨胀。
   国家已经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了,对于下期央行的宏观调控,是不是会采取加息来回收货币呢?现在市场上也是纷纷猜测。
   我浏览了下有些经济学家的观点,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论不休,有激进的,有保守的,当让还有骑墙的。
   但是普遍都认为的是,此次通胀有以下几方面推动的,市场流动性资金过剩;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原油铁矿等国际价格上升,国内相关行

业的价格上涨造成成本的拉动等等。
   赞成要加息的经济学家认为,前期我国的贸易一直是顺差,但从三月份中国首次出现贸易逆差的情况来看,上游原材料卖主已经开始哄抬物价,通过国内企业的成本将通胀传导给中国自己,成本拉大。利率变化推动汇率变化本身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利率上升能推动汇率的升值,从而会通过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而迫使热钱流出,热钱之所以涌入中国的原因,并非它们追逐的是利息,而是经济泡沫。如果提高利率,热钱可能会因担心泡沫破裂而离开,升值压力反而可以减轻。还有从国际央行之间协调角度而言,尽管目前美联储内部认为通货膨胀率正在下降的观点占了上风,让美联储还不能下决心启动加息周期,但这只是暂时的。中国央行如果提前行动,并不会和欧美央行的行动形成过长的时间差,相反会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打击廉价资金的嚣张气焰。由于出现了负利率,企业和家庭只有投资在一些在遥远的未来才有回报的项目,才能求得心灵的安慰,由此会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竞争,例如哄抬物价,引起别的泡沫的出现。基于以上这些原因,他们赞成要提高利率。
   反对现在就加息的经济学家充分考虑了产生这次通胀的原因,加息势必会严重打击企稳回升但是基础并不牢靠的实体经济,这恐怕是不能承受的。假如打击了实体经济,但却有效地抑制了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倒还可以考虑。可怕之处在于,打击了实体经济,却不能有效抑制资产

泡沫和通货膨胀。这一点不可不察,不能不引起重视。在游资泛滥的今天,美国不加息,中国加息,必然导致热钱大规模流入。到头来,不但没能起到回收货币的作用,反而会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不但没能抑制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反而会加剧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07年,本来是

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货膨胀(当然不是唯一目的),但事与愿违,热钱大量流入,不但没能抑制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反而加剧了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分析可得,现在主要问题央行加息会不会导致热钱的涌入,抑或是热钱的流出?
   我由于学道不精,道行不深,现在也深感困惑了。但是我估计,由于现在物价上涨势不可挡,本月之内,央行会提高利息率,因为今年央行连续三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但是要想回收货币,有三种手段:(1)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通过公开市场发行央行票据;(3)加息。我们知道频繁调动存款准备金率,虽然会立竿见影,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会造成市场的疑惑。公开市场的活动,国家也是在频繁发行央行票据。现在就剩第三种方法没用了。但加息,会直接作用于资金需求方,它会直接加大借款人的融资成本,因此,加息可能会“一刀切”地抑制所有的资金需求者,这叫做“一棍子打死一竿人”,这对于实施行业性差异的产业政策调控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宏观面“从紧”的货币政策导向下,如何从微观层面上让银行主动“择优”放贷,并严格控制“产业政策”限制的行业贷款,这是加息政策无法达到的另一种政策效果,而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部分弥补了加息手段的这个劣势,所以我估计本月内央行会上调利息率0.2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