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不要老是带病运作


(背景介绍:2010年5月21日在清华大学民营企业继承人高级研修班上,郑敬普教授与中山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著名家族企业研究专家储小平教授的对话整理。)
       郑敬普:储教授您好,今天上午我在听课的时候,你讲了一个很关键的东西,就是说家族企业选择企业制度形式提了一个叫经理人制度,那么企业要走向现代企业制度,是不是一定是必然的?或者说只有一种选择,家族企业一定要走向现代企业制度?
       储小平:关键是现在企业制度看你怎么去界定,如果把这个现代企业制度变成一种不带有任何家族色彩,比如说不再是家族成员控股,也不再是家族掌控经营控股权,那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家族企业一定要走到这种程度。但是,家族企业不完全向现代经理人制度发展,他应该可以高度职业化。所谓高度职业化,比如说他有一个健全的经理人队伍,第二个他的管理制度是一个职业化的管理,你这个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久是一定要高度职业化的。
       郑敬普:高度职业化在现代很多家族企业里面引发了一个思考,有人认为,包括我本人也认为如果想要高度职业化是不是一定要通过上市的手段逼迫这个企业?
       储小平:那也不一定,上市有上市的好处,上市对很多民营企业老板来说融资方便,说的更通俗点就是多圈点钱,如果仅仅抱着这个意图肯定是不太好的,这对企业成长也不太有利。上市实质上是做一个体检,把他以前不规范的做法、带病的状态慢慢的转化,所以他有一些法律制度的规范,把制度健全、财务健全,按照国家的法律制度、税收等等,这样使得你的企业不要老是带病运作了,更加良性的发展。这样一来,你的职业化水平自然是提高了。所以,对很多民营企业来说,走上市的发展对他的规范化成长应该说是一个主流。甚至我们在广东还有一个说法,想让自己更加规范更加职业化,最好是“淌过深圳河,越过太平洋”。所谓淌过深圳河,你在香港上市,资本市场规定比中国大陆肯定更加规范,经验更丰富,然后你再越过太平洋到纽约上市,那就更加有国际上的影响力,门槛会更高。但是,我想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民营企业做的很好的,他也不走上市这个道路。一个他觉得他不需要通过上市去融资,另一个在吸纳人才,整个管理队伍也能做得很好。可能他也很好的处理了家族成员、创业元老和经理人的关系,把队伍整合的很好,如果他始终有这个企业家风范的话,并不一定要走上市这个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