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网上看到青岛下一步关于“拟新调控土地拍卖或一次竞价”的消息,大致看了一下,由于相关人员介绍,政策目前只是探讨。所以目前不便多说评论,而且也没有看到实施细则,这个我想是必须的,否则这样的一纸政策,以中国人的智慧,是极有操作的想象空间的……
很多的业内专业人士给出了不少正面评价,我总感觉形式大于内容,但的确迎合了老百姓的心理和现在全国的政治立场。那我今天就反其道谈之,谈一个很多人不喜欢面对的问题。
有几个字眼,借着这次政策又被提及,其实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谈论,可能是从任总开始?什么词呢,那就是从政府到老百姓都讳莫如深的“穷人区”“富人区”。这个和中国的国情、体制、心理都有关,貌似一个简单的词语却牵涉了很深的政治立场。就好像以前的笑话,中国没有一个妓院,但是中国到处都是妓院。说的夸张但是表述的意思众人皆知,哈哈一笑心知肚明。笑话总归是笑话,可是,现实的社会问题却是谁也改变不了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去面对和解决?
从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导向,我们已经能够感觉到政府的立场,政府永远不会承认所谓的“富人区”“穷人区”,可是反观城市的规划发展,明眼人都能感觉到政府其实一直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政府的治国之智慧是超过大多数老百姓的,一定将中国古老文化以及思想深邃挖掘的淋漓尽致,比如老子的“无为”思想,无为不是无所为,而是为了有所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根据“道”之思想,“无为”会转化为“有为”。也就是说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这种高明的思路,在其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也有论述,无法考证亚当斯密是否读过道德经,但是他也提到,当人们出于自己的私利出发所作的对促进社会进步所做的贡献,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去做促进社会进步的事情对社会的贡献还要好。(大意如此,要了解详细原文请拜读原著)。我觉得这种思路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政府云集了全社会的塔尖智慧,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心理学家……当一个政策出台,他已经想到老百姓会怎么想,他也想到你看到这个政策会想他以为你会怎么想,他也知道你可能会想到他会想到看到这个政策会想他以为你会怎么想……这个博弈足够让人崩溃,但现实的博弈一定存在。
好像话题有点说远,我想说什么呢,我们这么绕弯子是不是很累?中国人一直都觉得累,因为中国是个讲面子的国家,“面子”问题已经根深蒂固,挥之不去,不仅仅影响全体中国人的心理也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政策,就为了“面子”问题,避之不谈“穷人”,在中国“穷”代表了能力的低下,代表了尊严,代表了社会地位,代表了社会等级,一如我们从来不承认人分三六九等,可是三六九等的思想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并时时用这把尺子去衡量甚至指导人生。
还是谈房地产吧,我以前说过,任志强为什么挨骂,他说的有错吗?很多观点已经多次被社会所证实,“存在即合理”我们不去谈论“对、错”,他挨骂就是因为他说到了穷人的痛处,说到了大多数人不愿意面对和承认的社会现实。很悲哀的是这个现实还在继续,因为治标不治本的药方继续在被医生开着,房地产的畸形发展正应了那句: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依我看,这个病已经病入膏肓,病危是迟早的,中国人有钱,先用高价药维持着生命体征吧,至少所有的人都会看到,新药一用,病人的精神头好多了,医生说了,好多了就说明药有效,谁敢说这个药不治病?而到底治不治的了病,真正知道的只有医生。
继续房地产的话题,现在到处都在表态保障房的问题,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是值得高兴的,可是我对每个项目必配建保障房的做法实在难以认同,但我不认为这么做是错的,相反,是政府的一个高明之举,谁都知道保障房对老百姓是民心工程,但对政府是“不得不做之举”,因为相比商品房,保障房于财政收入、gdp、政绩都是小牛拉大车。但上有政策,所以下有对策,我们就不会奇怪为什么每年建设那么多保障性住房但最终都是公务员宿舍、企业集资宿舍。老百姓的也有,钢厂旁边,荒郊野岭,价格相当优惠,但你不去住不能说我没做这个工作。这招太显眼了老百姓怨声载道,于是变换手法,配建实施,由于是混搭,所以地价一定比单独出让保障房要高,商品房是属于中产有钱人的,与有钱人住一起,面子好啊,问你住哪,中海地产的**,万科的**啊,都是大牌啊。……可是我总觉得到顺风吃饭。菜单上有醋溜土豆丝和酸辣汤总归是别扭。
该配建的还是要配建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东海路的住宅项目是不是也考虑配建一下保障性住房?要不然厚此薄彼可不是政府希望的吧,买不起没关系,有“买得起"的。现在很多项目配建的保障房老百姓就买得起了?我给你建了,大家都看到了,你买不起也怨我?
为什么不能划分穷人区、富人区?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