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也能成为高房价的理由


新版房产税也能成为高房价的理由

 

中国一线城市与部分二三线城市出现的高房价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批评。对于高房价的成因,众说纷纭。虽然一直没有共识,其实绝大多数明白人心里都了解,高房价的根子在整个体制,绝非一个价格涨跌那么简单。可惜的是,明白人中有些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有一批真糊涂。所以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参与者往往在政策制订过程中各取所需。而观察者则经常不明就里,一味地把眼睛盯着房价。公众则更加可怜,信专家、信媒体,最终把房价当成股价来分析,每每低抛高吸、追涨杀跌。结果是天天让房价把自己修理得闹心。

 

可叹!房价被简化为房地产所有问题的核心。而物业税以及其变种——房产税、住房保有税等被推上舞台,描绘成了治理高房价的杀手锏。可是,如果我告诉你,所谓的新版房产税也能成为高房价的理由,你相信吗?

 

中国的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众所周知,个中原由暂且不谈。为了解决土地财政问题,引出了“物业税”的概念。希望取代土地财政,给地方提供长期稳定的税源。同时,也让地方政府注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惜,由于中国土地的国有属性,所以物业税征收的法理基础并不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地方财政收入来源不足的问题目前越来越严重。一方面土地财政导致地价快速上涨,进而与房价、拆迁补偿等形成轮动。另一方面,地方债的规模甚至已经引发了对于政府偿付能力的怀疑。一切都预示着,为地方财政寻找稳定、长期、上规模的财政收入来源已经相当急迫。这一点,财政系统的专家们应该很清楚。所以许多专家在千方百计的在不动产上下功夫、动脑筋。物业税难产,难道房产税也不行吗?房产税久已存在,先前只对经营性物业征收。看收来,如果将其征收范围扩大到居住类物业,地方税来源问题不是迎刃而解了吗?

 

事情看起来真的相当简单。这样一来,土地财政的问题不需要面对,地方政府依旧可以享受土地财政的盛宴。而房产税针对居住类物业开征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新的税收来源。可谓多赢。更何况,似乎以打击房地产投机与投资的名义,还可以名正言顺的加税。

 

当然,相信专家们对于公众的反应是有所担心的。毕竟目前普通大众对于税负是相当共识。此时单纯加税,或许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所以在为房产税造势过程中,房产税被描绘成了打击高房价的杀手锏,只会对多套住房和豪宅征收。相当巧妙地引导“仇富”意识,以此来化解公众的担心。但是,专家们或多或少还是透露出一些真实想法。请注意,经常提到的就是,房产税可先从商业地产及多套房开征,未来逐步扩大征收范围。同时,为了扩大税源,财税专家们在建议家庭免税面积上也是煞费苦心,如建议家庭免税80平方米,比国家一直提倡的90平方米还严格,显得那么不情不愿。

 

此外,透露出来的上海的所谓房产税方案,将以评估价为征税基数。相信一旦实施,各个城市都需要组建一支庞大的、税务部门认可的不动产价格评估团队。在解决大量人员就业问题的同时,如何保证地方政府没有推高不动产评估价格的冲动?逻辑很简单,如果不动产价格普遍上涨,房产税征收税率与范围不变的情况下,税基也会加大,税款也会上升。如果在最初制度设计中,再把征税范围与不动产价格挂上钩,岂非更有机会把蛋糕做大?

 

思前想后,没有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想出什么好办法。担心房产税堂而皇之的以“打击高房价的杀手锏”形象面市,却最终又成了某些部门总结高房价成因中的一条。到时候,恐怕只有无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