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共治发展泛长三角绿色产业有利于双赢崛起
李肃
4月11日,博鳌亚洲论坛召开两岸企业家圆桌会,会议由台湾代表团钱复团长与大陆方面的戴相龙共同主持,两岸近三十位企业家与会。我在会上做了“两岸共治发展泛长三角绿色产业”的专题发言,将一个相当巨大的产业设想抛向前台。
我们和君创业咨询公司关注两岸关系始于1988年。
1988年海南建省,我们公司的主办方《世界经济导报》组织了100多人的考察团考察海南,回京后召开海南问题研讨会。当时的国务院发展中心常务干事季崇威是国内的台湾问题专家,他告诉我们,蒋经国提出台湾与大陆共治福建与海南,移植台湾经济的发展经验。在季老指导下,我们在会上提出并讨论了两岸共治海南的开放设想。但在当时条件下,这种构想根本无法实现。
时隔20年后的2008年,马英九上台执政,原统战部部长胡德平开始关注两岸关系,我们和君创业董事长向宏组织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写出了90万字的报告《绿色火车头论》(人民出版社出版),台湾的宋楚渝先生参与了研究工作并为该书写序。
在这次研究中我们吃惊地发现,台湾经济奇迹与经验不是一次,而是三次,后两次对我们更具现实意义。台湾的第一次经验正如刚才台湾中信金融控股公司首席经济顾问刘忆如博士所说,是政府推动的制造业外向发展,这次发展经验为大陆各方所熟知,并在近十几年中已全面学习模仿。台湾的第二次发展奇迹发生于1987年,前天,台湾股市交易所薛琦先生的发言就是在讲这次经验。
1986年的台湾与今天的大陆十分相近,廉价商品大量出口、外贸顺差与日俱增、外汇管制比较严格、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世界各国对其的汇率升值压力不断加剧。为此,台湾政府开始改革,并于1987年松动外汇管制、加速台币的逐步升值。于是,台湾的汇率升值30%、全球热钱滚滚而来、股市发烧升温、指数从2000点暴涨至12000点。令人震惊的结果是,这种被正常思维视为“泡沫”和“疯狂”的现象,带来巨额资本涌入高新技术的绿色产业,台湾的芯片、面板等IT产业迅速崛起,绿色产业的全面升级因此完成。薛琦先生告诉我,这一轮产业升级,股市资本几乎全部流入绿色产业,IT产品的总市值从2%迅速增长到52%。基于这一事实,我们在2008年就认为,中国新一轮的经济起飞,不要惧怕10000点的股市,也不要担心1:5的汇率,产业升级需要高股价与高汇率吸纳全球资本与全球资源。
台湾的第三次产业提升是以两次金改为内容。在我们原有观念中,金改与陈水扁的贪腐等同,但其实,金改合并了大量中小金融企业,形成了混业经营的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对台湾大公司的发展和扩张具有重大意义。
基于对台湾后两次经验的研究,《绿色火车头论》的报告提出了两岸金融合流和聚焦绿色产业的观点,希望借鉴台湾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升级的经验,组织500亿至1000亿的绿色产业基金,整合提升两岸的绿色产业领域,打造亚洲、亚太,乃至全球的绿色火车头。
研究了绿色产业之后,胡德平部长还十分关心区域发力的可行性问题。于是,我们与台湾方面共同开发北朝鲜新义州特别行政区的历史进入了那次研究的视野。2002年,我们帮助欧亚公司策划朝鲜新义洲特别行政区,与金正日先后六轮谈判,通过了一部比香港更自由的基本法,产生了一位特别行政区特首---杨斌。由此,我们公司的合伙人马宁又与杨斌前往台湾访问十五天,推动两岸共治新义洲特区。当时,由于新义州特区拥有一条贯通南韩与中国丹东的高速公路修建权,南韩动力十足地希望参与此事,但我们担心北朝鲜敏感,因此希望与台湾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新义州。那次访问之时,是民进党己经执政,台湾与大陆经贸关系处于困难期。为此,我们提出投资新义洲是台商东进与南下之外的第三条道路,可以既融入大陆腹地,又避免台湾争议。最后商定,长荣公司的张荣发父子投资新义洲港口,刘泰英负责五十平方公里台湾园区运作,并提出让复兴航空直航新义州,还把他们设计的金马赌场方案给我们,商讨共治新义洲货币金融体系的方案。可惜,杨斌只当了十五天特首,两岸共治又一次落空。
这次共治努力虽然没有实现,但让我们尝试了两岸共治推动区域经济的途径。根据我公司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威胁未除、大势未明的格局下,两岸签署ECFA协议意义重大,两岸关系与两岸经济的全面创新正面临一次历史性的重大机会。为此,胡德平先生提出的推动两岸携手共治泛长三角区域开发的五大方针是:金融合流(两岸组织千亿绿色基金)、聚焦产业(整合两岸绿色业)、区域发力(泛长三角五省一市一岛率先一体化发展)、全球竞争(直面跨国公司开展产业整合与全球竞争)、双赢崛起(通过区域绿色火车头带动两岸共同崛起,引领亚洲、亚太,乃至全球的绿色经济发展)。”
胡部长,我们提出的两岸共治泛长三角区域开发的方案,不仅是时代的迫切需要,而且业已具备实施与操作的种种成功条件。最近,胡主席的公子出任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院长,我们与他们的金融研究中心在合作项目。为此,我们建议胡部长出面与小胡见面沟通一次,共同办一次高层次的专题研讨,形成一些更完整、更具体的实施对策,并借助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东风,将这一构想尽快进入最高层的视野,使之成为两岸经济提升的重要发力点,为中华经济的全球兴盛,带来全新转折。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