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过度维权”让人力资源工作者变成“弱者”?


  人力资源部,这个在企业单位里掌握人事大权的部门,其职位一向在职场中炙手可热。在当下就业形势紧张的时期,哪个公司招聘、哪个职位“有油水”,都得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公布出来;除了招聘,HR们还掌握企业内部的生杀大权,加薪、调职、升职推荐……都由HR一手操办。在许多人眼里,HR永远是强势部门。

  然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做HR的觉得HR“很牛”,一旦做了HR才知道,前后受气、当夹心饼的滋味不好受。单拿劳资纠纷来说,就够HR们头疼不已了。笔者一直关注劳动法律法规严格实施后给HR行业带来的整体影响,发现了一些问题。自国家出台一系列保护劳动者的法律法规后,在上海等一些南方城市马上出现了员工的“过度维权”现象,所谓“过度维权”,就是一些人专门利用企业用工不规范的漏洞向企业索要经济补偿金从而获得经济利益的现象。很多企业不规范或不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造成的法律漏洞,给这些别有用心的员工以“寻衅滋事”的把柄,最后造成企业无奈赔钱的事情屡有发生。上海闵行区劳动争议仲裁院实行劳动争议仲裁免收费之后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5月该院总共受理争议案450件,其中提出3项诉讼请求的案件有112件,提出4项的有92件,5项的有66件。“在免收费前,一个争议案的诉讼请求一般只有1-3项,要求单位支付的费用一般也在万元以内。但现在,很多员工在申请仲裁时会‘狮子大开口’。”闵行劳动争议仲裁院院长姚锦城表示。

  我们不能把上海出现的这类案件简单归结为上海人的“矫情”,其实国内很多地方也出现了类似问题,从企业角度讲,这些案件的发生为更多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国家对于规范用工和保护劳动者权益越来越重视,从《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就可见其力度之大;而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更是与日俱增,甚至出现了现在这种所谓的“过度维权”。那么,HR们是不是就从此“风光不再”,沦为既受老板使唤,又被员工欺负的“下等人”了呢?笔者认为,企业规范自身的用工流程、创造合法的用工环境是HR责无旁贷的也是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将用工合法性这个根本问题解决之后,才有开展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空间,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新的问题又出来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企业HR工作者并不具有劳动法律的知识体系与经验,对于各地方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政府部门的规范性文件掌握和适用较难;对于实际操作流程细节存在是否合法的疑虑;对于未经律师审阅的制度性材料和对员工的处置性文案不能放心;对于日常工作中发生的劳动事件无法找到可信赖的专业律师咨询;对于各地的法定福利项目、比例法定保险赔付计算等难以把握;不能搜集更多有参考价值的劳动法律案例……HR们必须提高自身的法律实务水平!HR们看到这里,是否又产生了泄气的想法,甚至打算改行?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在新法的促使下,市场上开始出现各类相关的软件。通过软件能够让HR快速掌握法律武器,合理的懂法和避法。大连华厦开发的一款名E-Lawyer3.0“劳动法律与用工风险控制系统”,适合各层次的HR操作。据E-Lawyer官方介绍说,该项目调研了500多各类型各种规模企业基础上,组织了100多名专家律师历时一年多时间自主研发的全功能型劳动法律风险解决方案。

  

  E-Lawyer主体由三部分构成:E-Lawyer劳动法律助手软件、华厦劳动在线和E-Lawyer律师团。E-Lawyer软件针对每个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都有提示,操作步骤指引,法律依据,相关案例等等,使用者一目了然。上百种范本随需要使用,各种劳资数据轻松计算,这是短期的法律培训和翻阅书籍上网查询等方式不可能达到的。E-lawyer律师团由分布于全国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深圳等100多资深劳动法专家、律师组成,为企业客户提供针对性强并及时的在线咨询服务。分布于不同行政区域的当地律师能够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对当地的具体案例做出回应,以专业律师的视角解决企业用工法律问题。

  有了这样一个法律助手,相信所有HR们都应该为之眼前一亮。在试用过这个产品之后,笔者认为,E-lawyer将把HR们从繁重的法务工作中“解救”出来,HR们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人力资源的事务性工作上,重新提振HR的信心,不再成为“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