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面对股指的持续下跌,不少专家、以及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媒体均对股指期货与股指的关系做出判断。其判断正如人民日报所言:“决定股市涨跌的是基本面和宏观政策,而非股指期货。本轮股市下跌的原因有国外金融事件的影响,也有国内货币政策、楼市政策调整的影响。股指期货不是下跌‘元凶’。”
应该说,这一判断是比较符合实际状况的。
问题是,股指期货对股指现货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人民日报的判断是“股指期货保证金规模只有70亿元,相对于总市值20万亿左右的A股市场,‘小蚂蚁’难以撼动‘大象’”,“是现货拉动期货下跌,而不是期货拉动现货下跌”。人民日报甚至认为“投资者可以选择在股指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从而减轻了股票市场的卖出压力,股市下跌的可能也就小了。”
出于对新生儿的呵护,这种判断也合乎常理。因为从长远看,股指期货还是有稳定器的作用的,其推出符合股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和目标。
但目前来看,最重要的一点儿,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忽略。那就是股改后全流通正进入尾声的大背景。
从目前新发股份尤其是创业板的市盈率看,市场显然并未对全流通有足够的认识。
这种流通市值成倍的扩容是在不知不觉状态下进行的。如果说在股指期货未推出前,原始股份在现货市场套现,要面临股价下挫和盈利的不断缩水,而在股指期货已经推出的背景下,这种套现行为可以无所顾虑。
这种操作手法是:在现货市场卖空,以兑现原始收益;同时在期货市场开空仓,借现货市场的卖空打压股指,从而又在期货市场获益。
这种操作手法与套现保值的做法完全相反。
因此,在目前持股结构下,在股指期货推出的初期,股指必然面临大幅下跌的压力。
这种情况亦应引起市场参与者与监管部门足够的警醒。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