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楼市调控政策,其中包括二套房首付50%、利率1.1倍及“认房不认贷” 新贷款方案,新政实施一个月以来,对投资投机性的购房需求有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现在,政策的作用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也不排除今后政府会采取更加严厉的调控措施,所以仅从现在来看,4月份的一些数据显得还是比较“好看”,但这显然只是暂时的。事实上,无论是供方、需方都开始放慢了脚步,开发商不再积极地推动新盘的上市,消费者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抢购房子,而是重新拾起观望的情绪。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地产板块在4月初以来的下跌幅度已近30%。
有人抱怨说,现在的政策过于猛烈,但是造成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密集、力度空前正是因为楼市上涨幅度过大,不得不为之的。如果放任房价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下去,最终会极大地危害整个经济面,最终对政府、开发商、消费者都没有益处。所以,楼市的降温是必要的,符合房价不能过快增长的发展规律。
从长远来看,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无需悲观,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不可阻挡的城市化进程,使得房价还是会呈现上涨趋势。在现在的形势下,开发商要考虑资金的流转问题,因此提前预判到未来的市场情况是必要的。在2008年,供需双方僵持,有些房企撑到最后才降价,结果得不偿失;而有的房企奉行现金为王的策略,快进快出,在资本市场投资者信心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低价拿地,反而在危机中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这些相隔不久的经历,人们应该还不会淡忘。
其实,对中国房地产应该施行对症的“猛药”和长期的“调理”相结合的调控手段。当楼市价格疯涨的时候,确实有必要给予强力遏制;但是当楼市价格恢复理性之后,政策则应及时调整,避免房地产行业陷入低迷的状态之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楼市供不应求的局面短期内难见改观。追本溯源,还是要解决根本问题,比如地方的土地财政等问题。对不理性的高房价,始终要有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们期待着中国楼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健康成长,进入到一个房价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温和”阶段,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使得房价既不过快上涨,也不过快下降。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