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海外汽车巨头无法抗拒全球最大市场的诱惑。一些曾经失意于中国市场的跨国车企纷纷卷土再来,重拾合资策略。不久的将来,广汽菲亚特、长安标致雪铁龙、东风雷诺……随着这些新合资公司的成立,与国外同步的新车型将以更快的速度被引进中国。届时,国产化竞争将更趋激烈。
标致雪铁龙/长安:或采用全新合资模式
2010年5月4日,长安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PSA)正式签署合作协议,长安和PSA各以50%股权成立合资公司,生产环保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合资公司的生产基地将落户深圳,即哈飞深圳基地。
由于PSA的主要乘用车平台都已落户神龙,如何平衡新合资公司与东风的关系,仍是一道难题。几年前PSA与哈飞签署合资意向书后迟迟未有下文,东风的反对也是主要原因。因此,与以往合资企业借外方的技术、产品和品牌不同,此次合资有可能采用一种全新的模式,且中方将会在新公司里拥有较强的话语权。而推出长安的自主车型或者应用双方的技术来研发新的本土车型,就成为一种可能。
据分析,长安与PSA合资企业肯定会先上轻型商用车,很有可能就是类似于菲亚特的依维柯车型,而且还有可能利用与三菱共同研发的平台。
在不与神龙产品冲突的情况下,与长安的合资公司在乘用车方面,PSA还有标致107、雪铁龙C1等小型车,以及标致607、雪铁龙C6和SUV等高端车型。PSA能否于2020年在中国市场达到200万辆的年销售规模,拥有10%的市场份额,乘用车的引入与研发至关重要。
对于与PSA的合资,长安方面的态度显然是积极的。特别是在大型乘用车领域,虽然与福特、沃尔沃、铃木、马自达建立合资企业,特别是沃尔沃被吉利并购之后,长安汽车缺少A级以上的大型乘用车,由此希望借助与PSA的合作,在B级和C级乘用车领域有所突破。
马自达/长安、福特/长安:拆分后重新合资
5月13日,根据国外媒体的报道,福特汽车、马自达和中国长安汽车正寻求中国相关部门批准解散三方的合资公司。消息显示,拆分后,长安计划与福特和马自达分别组建合资公司,其中,福特在与长安新建立的合资企业中将拥有50%的股权,马自达和长安的合资企业同样可能对半分。根据规划,拆飞后福特品牌的新车型将放在重庆工厂生产,马自达品牌的车型则全部放在南京工厂。
据悉,在2006年4月,马自达才正式入股长安福特,当初的股权比例是长安、福特和马自达股各占50%、35%和15%,而长安福特则更名为长安福特马自达。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在合资公司销售上,走上快速增长轨道的马自达3车型曾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因此,马自达提出“单飞”也是为了扭转困局。
另外,福特与长安汽车虽然已组建合资公司近十年,但相比通用、大众等跨国巨头,福特引入合资公司的“福特”品牌车型却寥寥无几,就连最新款的福克斯也要到2012年才能进入中国。为了调整自己的品牌结构,福特全球CEO穆拉里提出“一个福特”战略,福特先后已将旗下的捷豹和路虎品牌出售给了印度塔塔汽车公司,沃尔沃的售出同样也符合福特的这一既定战略。这么看来,长安福特马自达的分家计划似乎也符合穆拉里提出的这个“一个福特”战略,更加专注于“福特”品牌的建设与发展。
克莱斯勒/广汽:先引进产品后合资?
目前,据闻广汽方面正在与菲亚特及克莱斯勒筹划,设立广汽与克莱斯勒的合资公司。这比引进克莱斯勒产品更进了一步。无论是立志做大的广汽,还是誓要重回中国的克莱斯勒,合资或许是双方都愿意看到的未来。根据菲亚特不久前发布五年生产计划,将引入克莱斯勒车型在长沙生产,与广汽菲亚特合资项目共同落户长沙。
自与北汽分手之后,作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汽车品牌,克莱斯勒一直在寻找重回中国的机会。借势已经顺利重返中国的菲亚特,克莱斯勒的这个愿望或终将实现。4月下旬,菲亚特联合克莱斯勒发布五年生产计划,明确将在2014年通过广汽菲亚特平台,在中国市场实现30万辆产能,其中也包括克莱斯勒产品。吉普SUV作为克莱斯勒的当家车型,已确定在广汽菲亚特的长沙基地生产。事实上,克莱斯勒的SUV正是广汽方面一直欠缺的。
但在短期内,克莱斯勒需要面对的现实是,克莱斯勒在中国暂时没有合资企业,没有本土化生产。
广汽菲亚特:合资公司将于2011年9月正式投产
3月8日,已于去年7月份签署合资协议的广汽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获得商务部批准。公告称该公司是由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菲亚特集团汽车股份公司在长沙经开区合资设立,投资总额50.317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18亿元人民币,双方投资者各占50%的股份。
其实广汽菲亚特的相关工作早已经展开。早在去年11月,广汽菲亚特在长沙的合资工厂奠基之际,就已经开始了经销商招募等一系列工作。明年,广汽菲亚特所生产的车型将有独立的营销体系支撑。按照原定的计划,广汽菲亚特的第一款中级车型为Linea(领雅)。据悉,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消费者需求,菲亚特造型中心已经对领雅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另外,菲亚特动力科技的Fire 1.4升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也将同时在合资公司实现量产。
合资公司将成立包括整车事业部、发动机事业部和研发中心在内的完整体系。其中,整车计划将分两阶段推进,首期规划为14万辆产能,第二期规划为年产能25万辆。发动机项目方面,首期规划为22万台,第二期规划为30万台。
现代/北奔重汽:商用车领域再合资
2009年12月19日,韩国现代汽车与中国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签署初步协议,计划于2010年正式成立一家商用车合资企业,总投资额为4亿美元。根据协议,双方在合资企业中各占50%的股权。该合资企业将接手北奔重汽现有的年产能力为4万辆的大型卡车业务。预计到2014年,该公司的年销量将达到10万辆。
已经在中国市场进行轿车生产的现代汽车表示,合资公司将推出一系列的“包头北奔”新车型,首先推出的是一款改进的包头北奔车型,然后在2012年再推出以现代技术和设备为基础的一款全新车型,努力获得在中国商用车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