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赵作海在先前的赔偿协议上签字不签字?如果这个事情不能在天理上通得过,那我们就不好再去骂谁谁谁了? 对于赵作海的赔偿问题,不是一张合同纸就能圆满的,必须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全面考量,才算对得起赵作海本人,才算对得起国家和政府,全体人民。
在这样一个简直比窦娥还冤枉的案件中,作为一个倡导完善法律的国家、一个富足的国家、一个全球瞩目的国家,我们的党和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无需任何形式上的东西,必须结合社会现实、国家现实、赵作海的现实,给予赵作海圆满的答复,其他任何不利于赔偿赵作海的做法和人为都是不妥当的。
除以上做法别无他法,都将受到历史的谴责。
【新闻背景】赵作海为何再索赔65万?叔叔赵振举讲述谈判前后(图)
对方开价45万,不签就不走赵振举把侄子赵作海对赔偿协议不满的原因归结为:签字时脑子不清、不识字。
叔叔赵振举讲述谈判前后:半夜上门谈判,赵作海一方基本不识字,家人老乡都说65万太少
赵作海听了大家的意见,难免思前想后王剑平/摄 刚刚从法院院长手里拿到65万元的国家赔偿,赵作海回到家就后悔了,提出要通过诉讼途径,寻求不低于130万元(含已拿到的65万元)的国家赔偿。
赵作海为何突然变卦?昨天上午,赵作海的叔叔赵振举讲述了赵作海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谈判过程
对方开价45万,不签就不走
赵振举把侄子赵作海对赔偿协议不满的原因归结为:签字时脑子不清、不识字。
据他介绍,5月11日晚上11点多钟,包括老王集乡党委书记、武装部长和一位副乡长在内的几位人员,约来赵作海和其妹夫余方新,来到赵作海的姐姐赵作兰家,商谈赵作海的赔偿事宜,却没有叫来赵作海的亲叔叔赵振举,而在此之前,当地有关部门的谈判对象却一直是赵振举。赵振举谈到,有关人员一开始开出的价是45万元,这让赵作海、赵作兰和余方新都无法接受。赵作兰就给赵振举打电话询问。赵振举则坚决不同意。双方由此陷入僵局,谈判一直进行到凌晨1点多钟,彼此仍无法达成协议。而赵振举则告诉记者,“当时乡里的一位武装部长威胁赵作海,如果今儿夜里协议签不了,明天就不再过问你的事。还说按照国家赔偿标准45万元就不少了。”
谈判时间
“为啥白天不谈半夜谈”
赵作海最终于12日凌晨两点多钟与法院方签署了赔偿协议。而赔偿金额则比起初提高了20万,其中,国家赔偿金50万元、生活困难补助费15万元,两项共计65万元。这一“签约”时间,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得到了确认。
赵振举对这一“签约”时间意见很大:“为啥他们不在白天找赵作海谈,而是在夜里11点以后来,在凌晨两点签?那个时候,经过几天的劳累,加上白天一整天没休息,他(赵作海)的脑子根本就不清醒了。”
赵振举还提到,当天晚上在场的家人中,赵作海、赵作兰是文盲,不认识字,余方新也是认不了几个字,“他们根本认不得协议上写的是什么,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本文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