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奈尔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中庸》第九章“正心”
上一章说到颜回,他在选择中庸之道的时候,一旦明白了一个善的道理,就会一直坚持下去,一直朝着目标不断努力。但要真正达到中庸,在任何事情上面都能够不偏不倚、中道而行,这个实在是太难了!难到什么程度?孔夫子就举了几个例子,一个是国家可均,一个是爵禄可辞,一个是白刃可蹈。
要把国家治理好,非常难啊!虽然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好像对他老人家来说,把国家治理好只是小菜一碟,学《道德经》的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从古到今,这碟小菜又有几个人炒好过呢?我们现在很多人喜欢在下面议论时政、针砭时弊,尤其是知识分子朋友、学界的精英人士,对体制、宪政有很多思考,觉得现在这个社会制度满眼都是问题,这里也需要改,那里也需要动,总之是充满了忧患之情。忧国忧民当然是好的,但是,诸多问题摆在那里,怎么改?怎么动?在什么时机下变法最恰当,这是一个大问题。光学西方那一套行吗?西方各国也不是铁板一块,美国是美国的一套,英国是英国的一套,法国、德国又是各自的一套,你倒底怎么学?怎么改?还有,东亚的事情和欧美的事情能等量齐观吗?中国的问题和美国的问题能是同样的答案吗?很多精英人士以为自己能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觉得只有自己的一套能够改变时弊,说实话,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都是在这样的精英人士发起的“运动”中度过的,但是,一个世纪过去了,仍然问题成堆。除了精英人士以外,一些普通人也经常议论这个领导人怎么样,那个领导人怎么样。实际上,当你真正坐到那个位子上,真的要为天下人负责了,你才知道治理天下有多难!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像那些知识精英们,成天读书、思考、写文章,有时对时弊也看得很清楚,意见也很犀利,观点也很精要,但是,怎么去实施?在什么时机下实施才能成功?这就必须是真正有眼光的政治家,才能把握清楚。
我们说《中庸》的道理,其实在第一章里就已经讲完了,看起来也很明了,但是要践行起来,古今中外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得到?非常难!
很多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在企业真正当过家的就知道,要管好一个小摊子、或者一个小部门,只有那么几号人,你有时都会感到七拱八翘很头疼,更何况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这么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么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国家从清末走到现在,经历了一百来年时间,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如果没有大智慧、大的承担,乃至于大的牺牲精神,是不可能把我们这个国家导入正轨的。起码从近两届政府来看,从朱镕基、温家宝他们的所作所为来看,我很敬佩他们,这些领导人不乏伟大的牺牲精神和承担精神,也不乏见机而行的大智慧。
以前我接触过藏地的一些喇嘛,他们说西藏的传统,历来是把汉人的皇帝当成文殊菩萨来供奉,说要想在汉人之中当皇帝、当领头人,非得有文殊菩萨的大智慧才行。至于藏地,他们认为历代最高领袖都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就说,雪域藏地的生存条件太艰难,自然环境太恶劣,人们生活为了生存下去,往往会集中精力去应付恶劣环境的挑战,因此,人们的思想也就很单纯、朴素。作为最高领袖,你只需以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来关怀他们、爱护他们,整个社会就能够平安。但是,你们汉地不一样,你们汉人都太聪明啦,一个人恐怕长了十几个心眼,谁都算计不过。所以要把汉人社会管好,必须要有文殊菩萨的大智慧才行。前些年,我每年都要进藏区采访,在那些偏僻的高山牧区里,家家户户的佛堂里都供着毛大爷的像,说是文殊菩萨的化身,现在很多地方都是如此。
真的,要治理好我们这样的国家,实在太难!这里说“天下国家可均”,尤其是这个“均”字,那是非常高的标准。中国历代农民造反,所打的就是“等贵贱,均贫富”这类的旗号。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理想,往往这样的大旗一举,尤其在乱世,就会一呼百应。其实,真正推翻了旧的统治以后,也未必能够等贵贱、均贫富,只不过是新贵打翻了旧贵,新富取代了旧富。所以,中国过去的历史轮回,无非是“江山轮流坐,今年到我家”而已。
现在,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也还算得上太平之世;从政治制度的安排上看,也结束了过去“家天下”的旧弊,最高领导者的交接班,几次下来也还太平顺利。但是,我们要看到社会的旧习仍在,制度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这个“均”字上,问题仍然很大,最明显的,就是社会人群在贫富上的差距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这是目前中国社会最不安定的因素,一旦别有用心的人在这个事情上挑动,就很容易引发严重的群体事件。按说,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因为多劳多得而出现的贫富差距,谁也没有话说,谁都能够接受。但现在不一样,很多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是制度造成的,那就是大问题。
总之,孔夫子在这里说,治理国家要达到太平盛世,要达到人人平等,乃至于像共产主义所描绘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是非常难的。但是,这种理想还是有可能实现,毕竟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像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这样的盛世,短则短矣,终归是有。但是,要真正做到中庸,那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