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新浪微博今天上午前后连着发了两条简讯:
【行为】“中国人来了!”——4000亿元人民币,据称是被中国政府近期调控楼市新政挤出来的投资资金,部分已杀向海外楼市。中国买房人在接受日本电视采访时称“感觉日本房价比中国便宜”惊呆了日本记者。西方媒体担心世界楼市被中国买房客占领。
【态度】“如果10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美国并不想限制中国的发展,但中国在发展的时候要承担起国际上的责任。”--将于6月份访问澳大利亚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接受电视采访时公开表示。
简讯发出后,几乎毫无悬念,前者的留言基本是对中国这些钱人的批评、嘲讽;后者的留言则是对美国的义愤:凭什么他们先上了电梯,就不让我们这些后来人上?
似乎很少有人愿意把这两条简讯联系对照起来看和想。
资源的约束,一直以来是人类生存面临的根本困境,古来如此,于今尤甚。人类的所有争端,本质上是因为资源,无论内争还是外争。
民族国家建立以来,举凡发展的好的国家,无不是对内从制度上平衡资源相对公平公正分配,对外则首先要保护本国资源,其次要尽量占有与获取更多的资源。无论现代政治学、经济学还是社会学,其本质实际在于此。
发展差的或有问题的国家则不然,甚至相反。
从这个角度,反观这两条资讯,并以房地产为样本,反观中国国内情况,许多问题则不难理解与解释。
当我们自己的内部平衡资源机制累积并爆发重大问题时,反映在房地产上,就是少部分人占有了大部分住房资源,也就是生存资源,使得大部分人利益受到越来越难以容忍与承受的损害,危机也就在快速酝酿中---可笑与可悲的是,仍有人出于种种一己与团体利益,对这种损害与危机不仅视而不见,反为其大唱所谓市场化赞歌。
按照这种市场化赞歌逻辑,显然当中国的有钱人用手里花不完的钱,把“市场化行为”冲出中国走向西方,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同时,也应该受到市场化鼻祖们的热情欢迎与热烈拥抱才对。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中国购房者已引起这些国家的警惕、反感乃至限制,比如澳大利亚于4月下旬收紧海外投资,规定持临时签证的外国居民需经审批方可买房,且在离开澳大利亚时必须将房产出售。
原因很简单,这种所谓市场化行为,危胁到了别国国内资源的分配平衡,人家也就自然不会和你讲市场。中国人在澳大利亚买房产,其行为与目的与在国内如出一辙:一买就好几套,然后不自住不出租,就是囤起来坐等升值。这使得澳大利亚房价也出现非正常上涨,引起澳民众不满。今年是澳大利亚的大选年,为了平息选民的不满,澳政府遂有此举。
我相信,假如中国人这种“市场化”行为在其他国家继续下去,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跟随澳大利亚采取对应措施的。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受选民手中选票制约的政府,会允许有人来肆意打破其内部资源平衡分配机制,无论是内部人还是外来者。
现在,再来对照一下上面两条资讯,也许我们会看到更多的东西。
事实上,抛开房地产,从更大方面看,中国的问题不仅在分配机制积累了重大问题,更在投资机制上积累了更大问题。或一言以蔽之,整个发展路径出了大问题,且问题不仅会造成国内危机,还会让世界感到危险。
仅仅现在这个调控新政,就挤出4000亿人民币囤房炒房投资投机资金,换成美元是588亿。李书福收购沃尔沃,东拼西凑才不过18亿美元,这笔投机投资资金足够32个沃尔沃。换句话说,如果中国的各路资金不是用来炒房,而是用于收购汽车制造业,也许中国就占据了世界汽车制造业的大半壁江山了。
中国是要发展,要过好日子,但若以现在这种拿着钱到处“抢”与“炒”人家资源的方式来发展,前面等着我们的就将不只是一个奥巴马,而一个奥巴马集团,且不仅是由发达国家的奥巴马们组成。你真以为你已经或将会强到视这个集团如无物?
换个角度看,假如,我说的是假如,假如把用在国内炒楼的钱收购了通用汽车。就算它年年亏损,我们减少购买美国政府国债,而把省下的钱用于弥补通用的亏损,从政治上和经济上哪种做法更划算?当你不是一边借给人家钱一边又炒高人家的房价,让人家老百姓觉得买不起房,而是给人家老百姓提供就业,同时把制造业不断集中在自己手里,到最后,谁会赢呢?
三句话:
一、西方人也是人,也得吃饭穿衣开车看电视,还得就业。制造业是保证任何一个社会上述需求的基础。
二、不要把西方老百姓当中国老百姓一样无视。
【行为】“中国人来了!”——4000亿元人民币,据称是被中国政府近期调控楼市新政挤出来的投资资金,部分已杀向海外楼市。中国买房人在接受日本电视采访时称“感觉日本房价比中国便宜”惊呆了日本记者。西方媒体担心世界楼市被中国买房客占领。
【态度】“如果10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美国并不想限制中国的发展,但中国在发展的时候要承担起国际上的责任。”--将于6月份访问澳大利亚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接受电视采访时公开表示。
简讯发出后,几乎毫无悬念,前者的留言基本是对中国这些钱人的批评、嘲讽;后者的留言则是对美国的义愤:凭什么他们先上了电梯,就不让我们这些后来人上?
似乎很少有人愿意把这两条简讯联系对照起来看和想。
资源的约束,一直以来是人类生存面临的根本困境,古来如此,于今尤甚。人类的所有争端,本质上是因为资源,无论内争还是外争。
民族国家建立以来,举凡发展的好的国家,无不是对内从制度上平衡资源相对公平公正分配,对外则首先要保护本国资源,其次要尽量占有与获取更多的资源。无论现代政治学、经济学还是社会学,其本质实际在于此。
发展差的或有问题的国家则不然,甚至相反。
从这个角度,反观这两条资讯,并以房地产为样本,反观中国国内情况,许多问题则不难理解与解释。
当我们自己的内部平衡资源机制累积并爆发重大问题时,反映在房地产上,就是少部分人占有了大部分住房资源,也就是生存资源,使得大部分人利益受到越来越难以容忍与承受的损害,危机也就在快速酝酿中---可笑与可悲的是,仍有人出于种种一己与团体利益,对这种损害与危机不仅视而不见,反为其大唱所谓市场化赞歌。
按照这种市场化赞歌逻辑,显然当中国的有钱人用手里花不完的钱,把“市场化行为”冲出中国走向西方,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同时,也应该受到市场化鼻祖们的热情欢迎与热烈拥抱才对。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中国购房者已引起这些国家的警惕、反感乃至限制,比如澳大利亚于4月下旬收紧海外投资,规定持临时签证的外国居民需经审批方可买房,且在离开澳大利亚时必须将房产出售。
原因很简单,这种所谓市场化行为,危胁到了别国国内资源的分配平衡,人家也就自然不会和你讲市场。中国人在澳大利亚买房产,其行为与目的与在国内如出一辙:一买就好几套,然后不自住不出租,就是囤起来坐等升值。这使得澳大利亚房价也出现非正常上涨,引起澳民众不满。今年是澳大利亚的大选年,为了平息选民的不满,澳政府遂有此举。
我相信,假如中国人这种“市场化”行为在其他国家继续下去,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跟随澳大利亚采取对应措施的。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受选民手中选票制约的政府,会允许有人来肆意打破其内部资源平衡分配机制,无论是内部人还是外来者。
现在,再来对照一下上面两条资讯,也许我们会看到更多的东西。
事实上,抛开房地产,从更大方面看,中国的问题不仅在分配机制积累了重大问题,更在投资机制上积累了更大问题。或一言以蔽之,整个发展路径出了大问题,且问题不仅会造成国内危机,还会让世界感到危险。
仅仅现在这个调控新政,就挤出4000亿人民币囤房炒房投资投机资金,换成美元是588亿。李书福收购沃尔沃,东拼西凑才不过18亿美元,这笔投机投资资金足够32个沃尔沃。换句话说,如果中国的各路资金不是用来炒房,而是用于收购汽车制造业,也许中国就占据了世界汽车制造业的大半壁江山了。
中国是要发展,要过好日子,但若以现在这种拿着钱到处“抢”与“炒”人家资源的方式来发展,前面等着我们的就将不只是一个奥巴马,而一个奥巴马集团,且不仅是由发达国家的奥巴马们组成。你真以为你已经或将会强到视这个集团如无物?
换个角度看,假如,我说的是假如,假如把用在国内炒楼的钱收购了通用汽车。就算它年年亏损,我们减少购买美国政府国债,而把省下的钱用于弥补通用的亏损,从政治上和经济上哪种做法更划算?当你不是一边借给人家钱一边又炒高人家的房价,让人家老百姓觉得买不起房,而是给人家老百姓提供就业,同时把制造业不断集中在自己手里,到最后,谁会赢呢?
三句话:
一、西方人也是人,也得吃饭穿衣开车看电视,还得就业。制造业是保证任何一个社会上述需求的基础。
二、不要把西方老百姓当中国老百姓一样无视。
三、趁着中国现在有点钱,赶紧干点正事,为今后国内的长期安定和获得友好的国际生存环境而投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以炒卖地皮炒卖住房为支柱能存在得下去的国家,更别说什么发展。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