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写谴责小说的李伯元1896年在上海创办《指南报》,后来又主办了《游戏报》、《繁华报》,他还陆续写出了《官场现形记》六十回、《文明小史》六十回、《中国现在记》十二回、《活地狱》四十二回、《海天鸿雪记》二十回、《庚子国变弹词》四十回等脍炙人口的章回小说。这些小说,把旧时官场写的淋漓尽致。正是这些官场“厚黑学”的问世,让人对中国旧时代官场腐败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
读史书,了解历史,有时候会让堵塞在心里的许多疑问豁然开朗,有时候让人觉得心情更加凝重,时常会觉得这个世界的变革像是“闯迷宫”,往往走出一个套子,又进入另一个套子,始终不能辩出个所以然来。特别是在网路上行走,时常会接触很多信息,这就让人的喜怒哀乐常挂在脸上。比如我一个靠“卖文章”求生存的人,势必要多读多看,才能写出一些适合读者口味的东西来。只是人不可能只写一些风花雪月的东西,或者只写山水和鸟虫,不闻政经,这似乎是一种缺憾。特别是喜欢玩几笔小说的人,就更走不出历史与现实的圈套了。
前些时候,我在网路上看到一个湖南的“三玩市长”雷渊利,把“玩权、玩钱、玩女人”做为了自己的“座右铭”。虽然后来写出打油诗(悔过书):“人生在世难百年,无论从政或从商,遵纪守法第一位,金钱女色切莫贪,一旦酿成千古恨,身败名裂悔也晚,平淡自在过日子,胜过地位与金钱。”但总归触犯了国法,最终锒铛入狱,落个贻笑大方。
雷渊利的入狱,似乎给人了些许警示。只不过,原广西某市烟草局局长韩峰的“香艳日记”的登场,立刻掩盖了前文的雷渊利,让网友们看到了这位官员,工作是在喝酒,其余时间是玩女人,因此,网友称其为一部“新的官场现形记”。
然而,随着安徽官员王城玩女人的“年度计划”曝光,这下可真的让网友们大跌眼镜了。办案人员发现王城的生活十分糜烂,从2003年起,自己要受贿多少钱、玩弄多少女人都有“年度计划”。有媒体报道说,2003年,王城的月工资是1600元,可他在日记中定的计划是每月要赚8000元,确保年净进账10万元。不义之财到手后,王城除了投资房产置业,便是玩弄女性。因此,他在第一本日记首面确定了自己的年度计划:“2003年至少要与56个女性发生姓关系,确保有2名为良家妇女。”
据这本日记所记,与王城发生过性关系的女性就达250多个。所有的日记加起来,他曾先后与500多个女子发生过性关系。他还在日记中透露:“总的目标是600个至800个不同女性。”因此,一位办案人这样说:王成的生活糜烂全国罕见。如果拿广西“日记门”主角与王城相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
有人说,女人是好东西,但却和权、钱交谊在一起。正是由此,坊间智者就说出了中国现存的“三大扯蛋”:“靠工资买起房子的是扯蛋,靠努力工作升官的是扯蛋 说你没外遇的是扯蛋”。人们给扯蛋的定义是:“毫无事实地根据地乱讲和造谣。”过去有文人豪客,常为有一红颜知己,而传为美谈,只是当色欲与权欲和金钱扯在一起的时候,女人就成为了一种商品。当女人成为商品的时候,那么官场就成了一潭污水,而公权力就变成了一条淫棍,在污水中不停的搅来搅去。那么“以人为本”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瞬间就演变成一句空话。而做为普通的劳苦大众,抑或真的就有些“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了。
说到此,笔者突然记起《瞭望东方周》发表的一篇,题为《派出所长状告公安局长背后的真相》的报道。报道称:江西省会昌县公安局前办公室主任、某派出所所长许苏瓴,2007年6月,因犯罪落马。出狱后,许开始上访,实名举报会昌县公安局主要领导。在许的上访材料中,透露出许多基层公安的潜规则,让人瞠目结舌。
于是一些当代官场的“潜游戏规则”立刻浮出水平。虽然像我这种水平不高,却又喜欢在“阴暗的角落里制造点是非的人”,不知道公安机关的水有多深。但总算从许的相关举报中得了一些启示。有网友撰文称:许苏瓴这个被“刑满释放”的前警官,如果不是因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赌债非法扣押、拘禁他人”而触犯国家刑法落马,相信许的派出所所长仍然当得好好的,说不定已经升迁了。但是事与愿违,许犯罪入狱了,曾经的一切荣耀都离他远去了。于是许开始了上访之路,且在上访材料中揭露了许多基层公安的潜规则。
这位叫彭忠福的网友在他的文章《基层公安潜规则的背后有多黑》中说:这些潜规则主要有以下方面:公安系统内有当权者给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成了犯罪分子的线人和保护伞;警察办案,霸占本应随案移交的赃车并套上公安专段牌照公然私用;拒不执行法院判决,公然藐视法律;基层干警逢年过节得给领导孝敬,根据职位高低数量不等,从五六百一直到五千;公安局对下属单位下达创收任务,三十至四十万元不等,而且直接跟基层干警的收入挂钩……
他说,这些潜规则的背后还有多少黑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公安局领导给犯罪分子充当保护伞是毋庸置疑了。一个地方的治安状况如何,关键就看当地警方打黑除恶的力度。邪不压正,如果警方一身正气,根本就不会有黑社会产生的土壤。反之警方和犯罪分子沆瀣一气,欺压百姓,那地方的黑势力自然就猖獗得很。因为警方内部有人罩着,他们自然无法无天。
这位网友担心地说,最可怕的是所谓的创收任务。下属单位没有经营企业,一年必须上缴几十万,钱从哪里来?只能穿着警服去罚款,至于罚多罚少,都是警察说了算。这分明就是逼着警察去做一些违心的事,扰民坑民,警方的形象怎么能够好起来?基层民警怎么创收,许说得很清楚:“找几个打麻将的抓起来,一个人交500块钱放人,抓到两个就1000元。勤快一点,下班就去敲门,所以也能够完成。”下班就去敲门,许说得多轻松,像串门似的,可是老百姓怎么想。如果基层民警都不务正业,把精力放在创收上,他们还有什么精力去保一方平安。
笔者认为,司法做为国家公平、公正和正义的载体,如果被人为的被任意践踏,变为一纸空文,或者某些达官贵人进行交易的工具,那么官场与民间的矛盾就会一触激发。真若如此,就不是山东新泰、湖北十堰和河南漯河等地官员,信手抓几个影响自己的仕途的“精神病”和“麻烦制造者”这么简单了。因此网友们认为,如果执法者始终把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权比法大,执法犯法,法律还有什么公信力而言?
因此,笔者在想,随着媒体环境的改变和司法制度的健全,以及公民学法、知法、用法意识的提高,多一些像河南漯河这位徐林东一样的“草根社会”的正义者,对公民社会和法治社会的进步大有益处。只是从目前来看,有很多地方,对于官员腐败的惩治还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上,这就出现了许多“按下葫芦起来瓢”的问题,个中意味的是治标不治本。
据报道,中央纪委副书记1月8日透露,去年全国共有7036名领导干部被问责。问责制的启动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正面效果,敦促广大党政干部更加自觉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此,4月20日的中国网,发表署名文章《官员问责日常化,才能激活制度魅力》中指出:“问责制的启动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正面效果。但是,要想真正激活问责制度的活力,必须实现从现有的‘突击问责’向‘日常问责’转变。”
笔者认为,在把行政问责制度落实到实处的同时,要解决潜规则问题,就必须扶正压邪、激浊扬清,让“显规则”发挥功能和作用,成为主导力量。只有这样,官员腐败问题,才能逐渐得到遏制;只有这样,国家法律才能凸现他的公正、公平和正义;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公民对政府的怨气;只有这样,才能让政府的公信力,得到回升;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活在一个公正、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中,体会国家的温暖。(文/梁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