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和利用好规律这种经济社会资源?


 
规律是一种最大的经济社会资源
 
研究发现,一个运动物体要想存在与可持续存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得遵守其运动规律,存在于自然界的物质形式如此,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物质形式亦然。关于这一点,可以说是肯定的和毫无疑问的。于是,便有问题了,那就是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笔者以为,认识这一点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能够规范我们人类的行为。大家知道,规律是一种具有规范性、对称性、必然性、周期性的东西,由于规律具有上述特征,这便为人类认识自然经济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了可信赖的、参照的根据。比如,人类可以根据刻普勒的行星第一、第二定律来预测某年某月某日某刻会出现某一天象。于是,问题又出来了,那就是,我们如何才能根据经济社会规律来预测经济社会的未来?

经济社会物质形式的运动也是有规律的吗?如果有,它们也是具有规范性、对称性、必然性、周期性的东西吗?是的,因为一切物质形式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当然也包括经济社会物质形式的运动规律在内。而现在的问题是,人类好象至今还没有发现过一个完整的、能够令人信服的经济社会规律似的。这样一来,“利用经济社会规律”的事情似乎只好就此打住。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一肯定的,那就是,只要有经济社会规律存在,那就一定能够加以利用,如果能加以利用,那么经济社会规律便自然而然地具有了资源的性质与意义了。

而且,还可以肯定的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物质运动规律都是一种最大的也是最有价值的社会资源,因为只有人类才能发现它们存在,也只有人类才能把它们当作资源并加以利用之。

 
规律作为资源的前提

规律作为资源的前提无疑是能够发现、确认有规律的客观存在,否则就谈不到加以利用的问题。一个不能加以利用的东西自然会失去资源的性质与意义。为此,为了能够利用规律这种最大的经济社会资源,人类就有了发现各种规律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很可惜的是,人类对于经济社会规律的发现和认识尚处于初始阶段。如果要问为什么?我的回答是,就因为人类是经济社会规律的践行者(身在其中),而人的行为又常常是在某种错误意识的支配下,搞出了一些“假规律”或“半规律”,也就似乎成为一种家常便饭了。所谓“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次山中”的道理。怎样才能克服上述之弊端?笔者以为,最好的办法是能够提前发现“规律产生的规律”。

 
如何发现规律资源?
 
由于规律是指物质运动的,而物质是具体的和有所指的,这便为人类发现、认识、确认、利用规律资源奠定了物质基础和认识基础。也就是说,由于规律指向物质,所以规律是可以被发现、认识和利用的一种资源。当然也是有条件的,因为人类可以观察到的物质形式十分有限,即不是所有的物质运动规律都能够被发现。如此是否就可以说人类就没有发现一些未现事物、未现物质形式的运动规律了呢?否,因为我们已经发现了一切之“规律产生的规律”。

 
“统一律”资源的发现
 
笔者经研究发现有以下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事实之存在:(1)规律均产生于场。如万有引力定律产生于引力场,电磁运动规律产生于电磁场,量子运动规律产生于量子场等等,无一例外。如果有一人举出一个例外,那就证明“规律均产生于场”的事实不成立。(2)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物质形式要想存在与可持续存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在规律的作用下,而且受规律的绝对制约,难以越雷池半步,否则就会产生各种危机,甚至走向灭亡。(3)规律是物质系质能关系、性能关系是否对称的体现,即凡是其系质能关系、性能关系是对称的,就是符合规律之要求的,反之则是违反规律的或有违反规律迹象的。(4)凡质能关系、性能关系是不对称的物质系,其质能关系、性能关系就会发生“转化”,所以一般的规律有“质能守恒与转化”之表达。(5)质能关系、性能关系的不对称或不守恒非世界末日的到来,但持续下去势必会没有好下场,因此,关注质能关系、性能关系是否对称、是否守恒,有认识某一事物是否遵守规律、是否有未来、是否有价值之意义也。(6)任何一个物质系都不仅只体现质能关系,也势必也体现性能关系,就像细胞、分子、原子不仅有质量也有性量(因携带一定的有性电荷而产生),亦像星云、星系、星球不仅有质量也有性量(宏观电磁性如存在于月球、地球、太阳上的电场和磁场)。(7)规律是质能关系、性能关系高度和谐和统一的结果,非只有一个“引力关系”就能够表达清楚的,即规律一定是在引力与斥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因而也就势必还应该有一个“引斥对称与转化定律”的存在,而这种关系,在电磁学上则表现为“远引近斥定律”。诚然,这种关系也势必会表现在星系的运行状态与趋势上。(8)由于人类是自然之子,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所以,作为经济社会事物、物质,其运动也势必会遵循“引斥对称与转化定律”。
 
 
如何利用规律资源?
 
发现规律资源是为了加以利用之,而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科学都是为了发现规律并加以利用的科学——自然科学如此,经济社会亦然。下面主要来讨论一下如何利用经济社会规律这种资源的问题。
 
经济社会事物、物质形式也遵循“引斥对称与转化定律”吗?是的,回答是肯定的。笔者经研究发现,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就存在这种对称若不对称就会发生转化的规律。
 
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存在下述对称关系:(1)自然经济制度与原始社会制度对称;(2)产品经济制度与奴隶社会制度对称;(3)商品经济制度与封建社会制度对称;资本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对称;(4)市场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对称;(5)低碳经济制度与生态社会制度对称(6)计划经济制度与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对称等。上述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是可以相互渗透的,但不能错位,否则其经济社会肯定会发展不起来,出现滞后。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为什么都发展不起来?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是市场经济制度而不是计划经济制度;反之,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且能保持30多年的高速增长,究其原因,也就在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地实现了其经济制度的转型——说明市场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存在对称、对价关系。
 
在资本经济模式下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为什么时不时地会爆发金融危机、能源危机、次贷危机并一度引起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可以肯定,亦存在着上述那个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的不对称关系也。难道美国式的民主政治制度与其资本经济制度是不对称的?是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社会已发展到“后资本主义”阶段,靠资本主义的所谓民主无疑已解决不了市场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均衡利用的问题——尤其是在资本过剩、生产过剩、产品过剩状态下。(2)议会制度体现的是“谁拥有资本谁更拥有主义”或“谁拥有资本谁就拥有发言权”,所以,在这种制度下,他们很难做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均衡利用和分配——如美国医疗改革所面临和出现的问题就很能说明问题,亦证明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存在对称、对价关系。
 
诚然,制度的对称不仅体现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社会制度上,也会体现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上。比如在资本、生产、产品过剩的条件下,旨在“投入产出”关系的管理与核算就出现了一些不适症,因为其“投入”未必就能“产出”,甚至还会出现逆变状态。如何解决上述不适?笔者以为,只有实行“逆变记帐法”、“逆变核算法”、“逆变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