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一季度本外币贷款增加2.80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2.60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292亿美元。其中3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5107亿元,同比少增1.38万亿元。
我国当前的存贷款利率可以说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是否出现了“流动性偏好陷阱”是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年存款利率为2.25%,一般认为利率达到2%左右时就处于“流动性偏好陷阱”的边界。从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以及股票市场的成交量逐步回落,尤其是股市成交量,股价指数一直在3000点左右徘徊,而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量低价高”现象,这是否说明资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出现了“缺钱”迹象。但是通过央行发布的货币报告显示,1、2、3月份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分别为38.96%、34.99%、29.94%,1、2月份增速创历史新高,3月份货币供应量分别较上月回落了3.03%和5.05%,从中可以看出货币需求有可能低于货币供给。同时,从近日央行公布的2010年一季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消费意愿明显回落,七成以上居民认为当前房价过高难以接受,43.6%选择“更多地储蓄存款”。这些数据一方面显示资产市场和证券市场“缺钱”,而另一方面是货币供应量快速增加。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是出现了“流动性偏好陷阱”,人们开始储蓄或者持有货币,对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没有信心,认为他们价格不合理,不进行投资。
自从利率产生以来,对其有什么决定,有多种说法,不过不管何种理论基本上都是从供求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的。如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储蓄和投资的供求关系决定,凯恩斯提出了有别于古典利率理论,认为由利率是由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决定的,后来利率理论还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为什么大家都关心利率理论,我想主要是因为利率与投资、储蓄和消费数量以及证券价格有着重要的关系,而这些变量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些利率理论中,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对后世影响较深,尤其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对后世分析利率的高低有重要意义。“流动性陷阱”是和“流动性偏好”相关联的概念,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实际上就是人们爱好现金,因为其可以直接购买商品,而其他财富,如股票、债券、定期存款、房产不能直接购买商品,需要时间兑现,同时还有贬值和损失的风险。由于人们的货币需求总是在现金和其他财富的上选择,由此就出现了“流动性偏好陷阱”,即当利率极低时,证券价格已经很高,只有降的可能性,升的可能性很小,同时利率很低,储蓄的收益很低,人们对货币的偏好已经很大,不管市场上投入多少货币,都不会购买有家证券或者其他财富,也不会再使利率降低。当市场出现流动性偏好陷阱时,货币政策也就无效了。
进入2010年以来央行连续三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上升至16.5%。央行的这种调控方式估计是针对当前的通货膨胀预期而采取的措施,从当前经济实际运行状况和趋势上看,CPI从底部已经连续回升,已逼近3%,防通货通膨成为市场的主调,人民币数量式调控成为一种经常使用的手段,同时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也预示着加息将要开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我想将来有可能进入升息周期,这种预期将对资产资本市场构成很大的压力,货币的需求加大,也将出现“流动性偏好陷阱”。
另一方面我国出现了储蓄率的不断上升,2009年的储蓄率达到46%,居民储蓄存款为14万亿元,企业储蓄存款为10万亿元。而2009年的商业银行9.59亿的商业贷款,估计除部分流入放房地产市场外,更多地都转化为企业活期存款,居民在通胀压力下也纷纷将存款活期化,持有现金偏好已经十分强,可见当前的流动性偏好加大。在负利率时代的到来,居民宁肯牺牲利息收入,也储存不生息甚至直接持有货币。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由于企业和居民的存款转化为活期存款,其长期房贷能力受到限制。此外,目前政府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投资者也不敢贸然进入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发行制度也抑制了活期资金的吸引力。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市场普遍囤积货币现金,流动性偏好处于极高时期。并且短期不会改变。
2008年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4万亿的投资业在2009年开始实施,这部分资金大部分投到了 “铁、公、基”建设项目,由于国家采取的刺激政策,建材、房地产、汽车和家电等行业出现了扩张式的投资需求,但是普通居民消费需求却明显低于货币供给量,由此,资金面呈现出反向运行格局。这与利率降到极低时,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需求加大,出现流动性陷阱现象极其相似。
根据凯恩斯理论,当宏观积极出现“流动性陷阱”现象时,由于利率降到很低,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对利率有影响,这时的增加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趋于失效,导致积极增长停滞。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认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有效的。所以从当前我国经济的现实状况来看,采取财政政策,如减税、加大转移支付和扩大政府投资更符合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市场心理,而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实施,同时,大家也将手持货币关注货币政策的走向,货币政策将受到经济环境和居民心理等多方面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