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一):中国互联网史


我大概从33岁才开始起喜欢上读书——以前真得不算是个爱看书的人——读得不算太杂,专业上基本围绕在传播学(新媒体算在这个里头)、社会学,杂书则比较喜欢看与历史有关的书,几乎不太看小说或者什么文学类作品,倒不是看不起这个,实在是个人口味而已。兴致来了,两天可以看完一本书,但碰到那些晦涩难懂的书,可以看上很久。记忆里耗时最长的一本书是韦伯的《社会学基本概念》,一百页不到的小册子,看了我一个多月。

在读书上,我有四个心得和诸位分享:

其一、一本书,是作者的观念表达。作者并不是为某一个人写的,故而作为单个的读者——你,要时刻明白这一点。一本书,如果有50%以上对你来说看得津津有味或有共鸣启发,那就是很好的书了。如果只有30%,那就是凑合,只有10%,虽然不值得买,但也可以考虑借来翻翻了。反过来,如果有70%,那就是经典——特指对你而言。如果有90%,呵呵,不好意思,阁下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二、大部分文科类的书,结论都不可能是百分之一百正确的。人文社科,讲究的是一个切入角度和观察视角。这个道理就像盲人摸象,不可能有本人文社科的书的结论是100%的真理。故而,看到某些地方,你认为纯属胡扯,那是极其正常的事。读书其实读的不是结论,而是作者做出这个结论的推导过程。如果要读结论的话,读书评就可以了——别笑,据说上海滩某媒体集团的老大就是这么看书的。

其三、总体说来,通常“著”比“编”强,“译”比“著”强。前者是指编的书很多是东拼西凑抄来的(如果是一个人编的话,论文集例外),后者是指翻译的书比土产的书强。翻译的书,涉及到一个版权金的问题,出版社会考虑再三再出书,故而有个市场过滤机制在里头。特别是人文社科类的。我国社会学一大门学科,是改革开放后重启的,人才青黄不接,有水平的,不是我崇洋媚外,的确是海外书居多。

特别是教材一类的书,老外的书的引注,相当严谨,你可以顺着这些引注,去找更多的书来看。

其四、不要轻易去看所谓原著。很多大学生拿着教材问老师问题的时候,老师会说:要看原著啊!我这里得告诉诸位,老师这个回答是有个前提的:ta以为你真得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只有你的确很有兴趣并立志做一番深刨的情况下,可以去翻点原著来看。如果你只是想粗粗了解,教材就够了。

为什么呢?因为原著是有作者倾向的,而教材则是寻求“述而不作”,公平介绍各种理论观点的。前面说过,人文社科,没有百分百真理,在没有比较通盘地掌握一个领域里的各种观点之前,贸贸然进入某个倾向性极强的作者的书中,的确存在这种可能:被引入某个牛角尖。

从我读过的书目中,给诸位分享一下我觉得不错的书,分几个类别。如果觉得可以,或可按图索骥找来看看。

第一个类别:中国互联网史,这个类别,自然是要看本土人写的了。

这个类别相对来说很轻松,有些书真得就是两天就能翻完。如果把英年早逝的钱天白教授那份“越过长城 通向世界”的邮件算为中国网络时代的第一天的话,中国互联网始于1987年9月20日。在这近30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回顾看看。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

此书是当年彭兰教授的博士论文,今天她已是人大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导。这篇论文是当年的中国百佳论文之一,梳理了中国互联网媒体从1994年2004年的历史,资料收集工作相当到位。

网络江湖三十六计

此书专讲中国互联网今天的巨头们如何勾心斗角,一共三十六个案例。程王两位作者都是出身媒体的实践派人士,本来就擅长写故事,故而这本书写得相当有趣。

沸腾十五年

林军作品,作者又被称为“林校”,qq上有个互联网老兵群,他是一群之长,我猜校长之谓就是这么来的。这本书也是讲大佬们斗争的故事的,但读起来没有上一本那么轻松。林军这里有一个失误。

第一本书,出自博士手笔,前后耗时数年,材料使用上,颇见作者的梳理功力。第二本书,则是讲故事,讲得生动就行,不求材料齐全。而林校此书,堆了很多材料,但不知是功力问题还是时间问题,梳理得又不够,故而经常会发现读着读着,这个故事还没完,已经开始另外一段了。

不过,如果你有耐心的话,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博客

 

我对方兴东博士是很有些微词的,但这个微词是限于他治理运营公司的领域。对于他就博客这个概念在中国推动所做出的贡献,我还是抱有相当敬意的。

这本书,严格意义上不是方兴东和王俊秀写的,而是编的,书中有大量的网络文字被使用进去。但考虑到专述博客的书很少(刘津著有一本《博客传播》的理论书),这本书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网络战争

从封皮以及书名上就可以看出,这本书是某本热门书的山寨作品,作者东鸟,不知何方神圣。书中颇多危言耸听之处,但它的价值在于一些史料,以及切入点。目录,还是值得一看的:至少,它提供了一个看中国网络史的线索。

—————期盼的分割线—————

其实,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VC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我至今没有看到一本专注于网络行业VC的书。也许,是我视野不够吧。

(未完,待续)

郑重告示:读者诸君,如有好书,恳请不吝赐教,留贴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