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氏骗局和交易


       走来走去,我又回到了这个骗局中。行情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一个庞氏骗局足以诠释全部。来来来,搬张小凳子来听我说故事。

 

你愿意投资美圆期票么?如果该期票许诺每90天的收益率为50%的话。注意,这种期票许诺,每90天支付50%的收益,而且是美圆。你愿意么?

没有几个美国人会相信自己会有这么好的运气,直到1920年的一天,他们第一次听说一个叫查尔斯。庞氏的人。此人提供的期票郑重的写着如下一段话:

 

证券交易公司认可此期票总值1000美圆整,并且同意在收到此票之后的底90天,在本公司的办公室(学校路2727室)或任何银行,支付________先生/女士1500美圆整。

证券交易公司

查尔斯。庞氏

 

确实很有诱惑力。但是,人们怀疑这个背景不明的意大利移民,怎么能够许诺50%这个不可思议的收益?答案其实很简单。庞氏偶然碰到一个巨大的获利机会。他发现在一些欧洲国家用1每分买进的邮政回信礼券,在美国可以兑换成6每分的邮票。卖出这些邮票,就可以获得500%的利润!因此他急于通过发行期票来融资,自己发一笔大财,同时也给投资者以丰厚的回报。他是如何做这笔买卖的呢?他宣称已在欧洲请人购买邮政礼券,同时也在美国本土雇佣员工来处理其他事情。

这个诱人的期票是庞氏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尤其是在他的意大利移民心目当中。像这样的能让你快速致富的人很难遇到,机不可失。钱迅速流向他的证券交易公司,起初似涓涓细流,很快就像滔滔大河。到了19207月,他一个星期就收到了100W美圆。钱似潮水般涌来,据说他手下的员工只好把钱堆在储藏室里和办公室的抽屉里。庞氏从中取出一点点,在列克星顿的富人区买了一栋价值30000美圆的豪华别墅,他同时还购买了汉华信托银行的大量股份,成为控股股东,而仅仅在一年前,这家新成立的银行还拒绝贷款给他。现在他可以利用这家银行来给自己服务。

有些人对庞氏的事业还是持怀疑态度,但大多数人已经喜欢上并且羡慕他。虽然他自己的证券交易公司一直推迟到191912月才成立,但是仅6个月后,他已经在做很大的买卖了。庞氏演绎了一部典型的美国人成功的传奇故事:移民到美国,努力工作,最后发现成功的机遇并且抓住了他。1920729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他的采访录,他自己是这么说的:

 

长话短说,我感觉我必须去找工作,我又不想和我身边的熟人一样工作,所以我决定来美国。那时我没有什么钱,当我到达美国,来到这里,来到波士顿的时候,我身上总共只剩下25美圆,但是我的希望是100W美圆!这种希望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我总梦想有这么一天,我能赚到足够的钱,并利用这些钱来赚更多的钱,因为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够赚       钱,除非他一开始就有钱。

我靠打零工积攒了一些钱,这样过了几个星期,很快就把钱花光了。于是我来到纽约这个大都市,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一个很大的饭店需要一些服务剩,他们甚至给我穿上无尾晚礼服。是的,我已经在那个破旧的食品升降机上搬了好几吨的食品,工资和小费低得可怜,没办法,我要生存。我做过好多个饭店的服务生,也在小酒吧干过,有时还当洗碗工。我已经厌烦纽约了,于是我又过上了边流浪边找工作的日子……

 

一个非常美妙的故事,但不全是真的。

 

实际情况是,庞氏到了美国没多久,就被直接转移到加拿大,在那里蹲了20个月的班房,他的刑期是36个月,罪名是参与了一宗汇款诈骗案。出狱刚10天,他又参与贩卖5名意大利人到美国,这一举动又让他被判了两年监禁。然后,庞氏隐瞒的不仅仅是这些牢狱经历,还有更大的阴谋:他的邮政礼券套利计划根本就行不通。原因很简单,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买到足够多的邮政回信礼券,兑换成邮票,再卖出邮票完成赚钱计划的。每年发行的所有回信礼券平均也就是75000美圆,1919年甚至低到只有58560美圆,根本不能支付没个月上百万美圆投资的利息。事实上,庞氏的任务根本不可能完成,他也没想过试图完成。他没有象所宣称的那样雇佣了一大批员工,他想都没想过要这样做。他不是用新投资者的钱去买邮票,而是用来支付新投资者的利息。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一种传销模式。

 

第一个听到风声的是《波士顿环球时报》的一名记者。经过6月份的一些调查研究工作,他在717日发表了一篇文章,对该计划的可行性提出一些问题。这篇文章给庞氏的办公室带来了第一波围攻风潮最后不得不动用警察来驱散人群。同时也引起了马萨诸塞州地方检察官佩尔蒂诶先生的关注。没有人能够控告庞氏,因为到目前为止,他都如实地按照期票上的约定,按期支付了所有的利息。他甚至比期票上规定的日期还提前了——仅仅45天。但是,佩尔蒂诶还是怀疑,百年个 同庞氏进行了几次直接会谈,要求这个神奇人物从726号起停止接受新的期票,直到审计官做出此计划可行的结论为止。不是犯罪指控,仅仅是核查,庞氏没有理由拒绝。

与此同时,《波士顿环球时报》继续深入追击,该报发现的新闻是真正具有爆炸性的。这篇文章在82日登出。他指出,就算庞氏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解决此问题,而且他还有犯罪前科。为了证明这一点,这篇文章还配发了耪氏在监狱的头像。庞氏在那天早晨看到这篇文章后,立刻派到银行,取走200W美圆,躲进位于萨拉托加温泉疗养胜地的美国大酒店,登记用的名字是查尔斯。比安奇。在那里他继续豪赌,或许希望赢一大笔钱用来支付所有的投资者。

他没能成功,很快,他的公司倒闭每他被逮捕。他的律师为他寻找辩护理由,有一阵想出“金融痴呆症”这个借口。律师们宣称,被告庞氏在过去的十几年一直梦想一种快速至富方法,以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实际的审判对庞氏并不利。法庭揭露的一件事实是,庞氏融到的资金足以购买18亿邮政礼券,检察官询问他的助手,公司的办公室是否有邮政礼券,助手回答:“确实有,一两张,是当样品用的。”此话引得哄堂大笑,包括庞氏本人。

法庭发现的庞氏的唯一商务活动是45美圆的税务收据,那是持有5份电话公司股票的红利。庞氏最后被判在联邦监狱服刑5年,三年半后,他又被马萨诸塞州地方当局判定有罪,入狱7~9年。

 

庞氏这个名字已经永久的被记入到金融史上。今天的职业人士在谈到“庞氏骗局”的时候,指的是那些传销活动。在这类活动中,早来的投资者的回报不是来自商业收益,而是那些新加入的投资者的现金。这种活动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再也没有任何新人加入为止。这个术语已经特指为这种主观故意的金融犯罪。罗卜特。希勒在2000年出版的那本《非理性的繁荣》中,将这个术语更加的推广,泛指了那些脱离经济基本面的金融市场泡沫。他称这些情况为“自然发生的庞氏骗局”。因为它们是自发形成的,而不是人为操纵的,所以它们是自然的;但是他们仍旧是属于“庞氏骗局”,因为投资者只是希望不断有新人加入,好卖出他们手中的东西获利。商务活动不能给他们带来正的收益。

 

对“庞氏骗局”的描述和我们应该得到的启发,我以1936年,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描述作结束:

 

也许有人认为:有些人以投资为业,他们是专家,他们所有的知识和判断能力超过一般私人投资者之上;若听凭无知无识者自己去从事投资,固然可以使市场变化多端,但专家们之间相互竞争,也许可以矫正这种趋势。然后事实上则不然。这批职业投资者与投机者之精力与才干,大都用在其他方面,。事实上,这批人最关切者,不在比常人高出一筹,预测某一投资品在其整个寿命中所产之收益如何,而在比一般群众稍微早一些,预测决定市价之陈规本身会有什么改变。

从社会观点看, 要使得投资高明,只有战胜时间和无知之神秘力量,增加我们对与未来之了解;但从私人观点,所谓高明的投资,乃是先发制人,智夺群众,把坏东西让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