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高成长光环“被褪色”?


    截至2月28日,在目前已经挂牌的5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50家公布了业绩快报或2009年度报告。整体而言,披着高成长性光环的创业板公司,业绩参差不齐,有的出现大幅增长态势,有的表现平平,但也有的出现了负增长。

    从所披露的数据显示,50家上市公司2009年净利润的算术平均增幅为48.47%。虽然相对于沪深主板、深市中小板等来说可谓高增长。但如果与其历史数据比较,也只比2008年的净利润平均增幅46.69%略高一些,但却远远低于2007年净利润561.75%的同比增幅。

    尽管在这50家公司中有18家去年净利润增长超过50%,甚至于像世纪鼎利、鼎汉技术、金龙机电、神州泰岳等4家公司的增幅超过100%,但也有像网宿科技同比增幅仅为2.83%、朗科科技同比负增长2.92%,以及梅泰诺2008年净利增幅为220%,2009年仅增长15.69%等创业板公司业绩披露期间的重大“新闻”产生。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创业板上市公司是否家家真的如此前所吹捧的具备高成长性,其业绩的好坏即是“试金石”。实际上,在创业板新股未挂牌前,市场上就有质疑其高成长性的声音出现,至少在目前看来,这并非是什么“杞人忧天”。

    从创业板公司当初招股意向书上几乎都千篇一律地表露出此前年度的业绩高增长,到业绩披露时市场见到了其“庐山真面目”,也仅仅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事实说明,业绩高增长的公司虽然存在,但其中的“个性”特征明显,而不具备“普遍性”的特质。而且,某些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长”“变脸”之快,不能不引起市场对于这些公司当初为了上市对财务数据进行过包装的猜疑。

    创业板公司因为身披高成长性的外衣,其高价高市盈率发行现象十分普遍,并进而导致巨额超募。如今,某些创业板上市公司高成长性的光环褪色之后,高高在上的股价,也凸显出其中的风险来。

    创业板上市公司高成长性“被褪色”,留给市场的是太多的思考。首先,即使是登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也并非个个都能保持业绩高增长。这其中,浑水摸鱼者大有人在。另一方面,创业板公司面临着的经营风险等诸多风险,也将成为这些公司没有高成长性、业绩下滑等的最好借口与“挡箭牌”。

    其次,在创业板公司2009年度业绩真相大白之后,当初询价机构竞相追捧导致的高价高市盈率发行,也说明机构询价时的极不理性,尽管这其中也有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存在弊端、创业板是A股市场的新生事物等方面的原因。但退一步讲,创业板高成长性光环褪色,也将促使参与询价的机构在今后的谨慎报价,否则,因报高价有可能将自己套牢,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显然是询价机构不愿意看到的。

    其三,某些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长乏善可陈,从侧面说明市场投资者对创业板新股的盲目参与存在极大的风险性。事实上,从创业板新股的高价高市盈率发行,到挂牌后演变成“市梦率”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风险的膨胀过程。当创业板公司高成长性也出现打折时,也该是参与者理性投资的时候了。

    因此,对于询价机构与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不要迷信创业板的高成长性,那或许只是一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