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花费近百万是否值得炫耀?


有一名大学生在大学4年里的14项费用支出达到了84万余元,而且还是个不完全统计。这名学生表示在他的学校好友圈里自己的消费只能算中等。近百万的大学生活支出中最大的一笔开销是交女友的花费:大学期间,其一共交往3位女朋友,不管与哪一位相处,他都无一例外拿钱开道,带女友去香港旅游,买个一万多元的包也很平常。

 

虽然学生怎么花钱完全是自己的事情,一切费用也都由其父母承担,没有殷实的家境绝不可能有如此阔绰的大学生活,但我还是震惊于一个大学生在四年求学期间花钱的数目。因为很多平民百姓奔波一辈子都可能见不到这么多钱。大学生四年的花销接近百万,而且拿出来作为一种有意无意的炫耀,实在是一件让人不觉得愉快的事情。

 

关于钱的来源没有探讨的必要,无非出自商贾之家或者官宦人家,反正肯定不是平头百姓家的孩子。据说这个孩子的的父母是生意人,年收入上百万元。他有3个姐姐,均已成家。上学期间,父母每月分两次给他汇钱,一次至少6000元。每个姐姐,每月穿插给他汇1000元至2000元不等。

 

不难看出,这个孩子的钱来得很容易,而且比一般学生的确高上许多。有钱和花钱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作为学生,四年花掉近百万,为了所谓的“泡女友”花掉15万以上,却没有为了学习买一本书或者一个学习用品,悬殊的差距不容忽视。

 

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是首要任务。我相信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也没有家长不这么希望。不过这个孩子的家长很豁达:粗略算过,四年可能六七十万。就这一个小子,只要别给我招灾惹祸就行,趁我跟他爸现在能挣点儿,花点儿钱也没啥,就当让他出去见识见识世面了。

 

父母的希望简单而实在,花钱方面并不在意,这点钱对他们来说并不算多,他们的要求看似很简单,孩子只要不惹祸就好。其实,深究字里行间,还是可以看到父母对儿子的期望。他们希望儿子去见见世面,当然,这个希望的背后是更加期望儿子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独挡一面。

 

李嘉诚的教子之道为很多人称赞,原因之一是他虽然身价数百亿却仍要求孩子生活勤俭,以求将来有独立应对世事的能力。与其相比,很多父母太过纵容孩子了,尤其是家境殷实的父母。他们宽松的管理方式,让孩子在金钱充足的保证下,没有了生活的紧迫感,自然也就没有了学习和锻炼自己的动力。他们无须要自己去做什么便有很多钱可以随心所欲地花,要像这样的孩子将来能够有很大作为,有独立精神,几乎是个空想。

 

放眼看看那些依靠贷款完成学业,四处奔波求取生存,为了梦想努力奋斗的孩子们,有理由相信四年花掉一百万的孩子不但不会成为榜样,不但不会在将来的路上得到更多保障,而且几乎可以断定他们一旦失去了可以依靠的大树,经不起任何风浪。这不是父母所期望的,也不是我们的社会所期望的。年轻的一代人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

 

用时尚的话说,这个四年花费百万的孩子是个很典型的华丽啃老族。现在社会上有个名词叫“啃老族”,说的是那些到了独立生存的年龄却仍要靠父母生活的人。李雷不折不扣的是这个大军中的一员。因为如此花钱的他除了一次因为台球比赛得的1000块钱奖金之外,几乎没有自己挣过一分钱。结果其实可以预料,事实也印证了很多人的判断:毕业之后他没有去找工作,也没有奔着目标前行,而是玩着台球,继续花着父母的钱,心安理得。

 

这个孩子的父母可能已经拥有了他一辈子花不完的钱,这个孩子一辈子都不需要奔波奋斗。不过父母不在了以后呢?他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呢?放眼更广看一下,如果我们越来越殷实的生活造就这样一批孩子并形成一种相互攀比和学习的风气,社会何堪?

 

有人支持这个孩子的行为,认为他花钱的数目说算不了什么,根本没多少钱。真正的富二代一个月花十万也很正常。但其实这其中根本已经不是钱的问题,这是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父母的教育的问题,是一批年轻人价值导向的问题。今天的炫富炫女友的富二代们,看惯了金钱万能,也习惯了因为有钱而高人一等。他们花着父母的钱过着自己逍遥的日子,却忘了责任的承担和生存能力的锻炼。不知道等有一天他们父母不在了,想啃老而不得的时候是否还会炫富炫女友呢?古话说富不过三代,原因是三代之内必定出现一个败家子,败家子又从何来?来自前辈的纵容和娇惯,来自价值体系的崩塌和勤勉品格的缺失,如果这样的事情广而遍于天下,后果怎样不言而喻。

 

很显然,大学生四年花费近百万丝毫不值得炫耀,相反,无论是舆论还是媒体抑或者教育行业都应该对这样的行为予以批判和引导,还有一样是必须的:大家都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