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养生系列(1)


    盛夏时节,气温高湿度大,进入中医所说的长夏季节。长夏五行属土,与脾脏相应,而脾最恶湿喜燥,所以长夏脾胃病患者比较多,此时的脾胃病往往因湿邪困组而发生,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地下.食欲不振.腹泻等。

      冬病夏治非常适合治疗脾胃病,尤其是证见虚寒者。常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对于脾胃来说有两个层面需要重视:

    1.春夏阳气生发,腠理疏松,阳气易外散发泄,出汗多,易伤津,所以应注意顾护脾胃之阳气,减少出汗,避免阳随液脱;          

    2.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气候温暖,人体腠理疏松开泄,个组织器官功能活跃,所以饮食出注意清淡外,还需要大量的补充营养物质以供机体活动.生长发育之需要。

    根据春季特点,应适当选一些辅助正气生发元气的食品,以开发人体之阳,强壮精力。尤其是对久病刚愈 病后或年老体虚 手术后气血亏虚或体质素弱者更为需要。

   春季在养生饮食上,应该由冬季的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冬季一般蔬菜品种少,人体摄入的维生素往往不足。因此,在春季膳食调配上,应注意多采用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 菠菜芹菜等各种蔬菜。在动物性食品中应少食肥肉等高脂肪的食物,可以吃类似母鸡 蛋 牛奶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用来调补身体。还可以可以吃一些青壳螺蛳,鲫鱼等,以补中益气。在味道上,春季应少吃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尤其是度数高的白酒。

     食物之所以具有养生的作用,是因为它们与药物一样本身也有腥味的偏胜。我们可以利用食物不同的性味,针对疾病的性质,采用正治 反治等方法,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祛邪扶正,使阴阳平衡,恢复健康。在中医食疗调养中,特别重视脾胃功能。胃胃水谷之海而具有腐熟水谷的功能,脾能运化水谷精微而把食物的精华输送到全身。是后天给养的来源。因此脾胃功能的强弱,对于战胜病邪对协调人体阴阳强壮机体扶正祛邪恢复机体功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地说,大多数疾病的病程中,脾胃功能是减弱的食欲大多呆滞,对此必需特别注意:即使是与病症相宜的饮食,也应适当控制,切忌进食太多,反而增加脾胃负担,以至不能消化而使疾病加重,或愈而复发或引起其他病症。

       总之,应根据病人脾胃消化 吸收 运化的功能状态而给予不同的膳食。这就是配食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次,在配食时,要根据病症的阴阳 虚实 寒热,根据《内经》中提出的“虚者补之”“实者泄之”“寒者热之”“热着寒之”等治疗原则,分别给予不同的饮食治疗。对虚症,要注意区别是阴虚还是阳虚而给予补养的食品,阳气虚弱者应该甘温益气,以便阳气旺盛;阴精亏损者应该补益精血,以使阴精充足;阴虚火旺者宜用甘凉清补(清补的食品主要有:山药 莲子百合 冰糖 桑葚 藕 豆腐 蜂蜜 赤小豆 绿豆 鸭 甲鱼蚌肉 鸭蛋 面筋 牛乳 薏仁米 粳米 小麦等)阳虚畏寒者宜用辛甘温补(温补的食品主要有羊肉 牛肉 狗肉鸡 鸽 鳝鱼 海参 淡菜 荔枝 桂圆 核桃 板栗 胡萝卜 糯米等)。

    顺应春季食疗养生的要求:

1.宜多食养肝明目的食品。

(1)宜用性平味甘的食物。性平味甘的食物多为一般的有:米 面 芝麻 山芋 萝卜 牛奶等。药物有:人参 太子参 党参 黄精 甘草生地黄 枸杞子 阿胶 蜂乳等。(2)养血补肝 (3)清肝明目

2.宜多食甜,少食酸以护养脾胃

3.宜多吃吃蔬菜

4.宜多吃能补充津液的食品

5.宜清淡 多样化

6.宜吃清热解里的食物

   春季的饮食原则主要是以上六点。但具体运用时,也要根据个人的体制 年龄 职业 疾病 所在地区等不同情况来处理。总之,以上所说饮食原则是根据一般情况提出来的,在应用中还必须因人 因地 因病制宜,这样才能有益于健康。

温馨提示:

春夏季养生宜食杂粮:绿豆 小麦 小米 大麦 黄豆 薏米 山药 茯苓 黑豆 荞麦 豌豆 莲子 芡实 燕麦 蚕豆 白扁豆 苦荞米 赤小豆

滋补特点:少食油腻 清淡饮食 饮食有节 不能过饱 根据体质 辩证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