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开市的三焦点分析


    周五,中金所公布了股指期货将与4月16号正式开市的消息。这则消息的起因是,中金所的开户数已经达到了3000户的开市要求,因此中金所正式公布开市时间。这则消息对中国股市而言,就象宣布举行“成人礼”。从改写了20年的单边市规则,中国股市真正意义上具有了做空机制。

    在这个消息出来后,笔者查阅了相关的一些消息。得知以下内容:

    首批上市合约为2010年5月、6月、9月和12月合约,挂盘基准价由中金所在合约上市交易前一工作日公布。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保证金,5月、6月合约暂定为合约价值的15%,9月、12月合约暂定为合约价值的18%;上市当日涨跌停板幅度,5月、6月合约为挂盘基准价的±10%,9月、12月合约为挂盘基准价的±20%。从保证金比例来看,实际的杠杆比例比商品期货小一半左右。

    目前20家左右券商取得了股指期货的IB资格,而从开户程序来看,管理非常严格,门槛也很高,也不允许券商进行大力宣传。因此每日能够开户成功的客户非常少。从目前状况看,开户受到市场的冷遇。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开户的3000多户里,有90%左右的都是商品期货的客户,而券商开户数量非常少。而目前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的收益空间看,股指期货的吸引力远不如商品期货,因此许多商品期货的客户只是出于完善交易品种的可选性,才进行了股指期货的开户。因此即使开市后,投入的资金和交易积极性也不会太高。

    目前,机构开户的数量则更少。从市场预测的参与积极性最高的群体应该是基金,由于大资金运作对做空机制的套保要求最高,因为基金应该是这次股指期货的核心力量。而从目前的报道看,许多基金公司还没有充分准备,甚至绝大部分的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门,还没有期货从业资格。还在备战3-5月考试,才有操盘资格。而目前考虑通过率也不高。就算是基金经理们通过了期货从业资格的考试,也没有任何的实战经验,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股票操作的实践,完全不能胜任股指期货的操盘要求。因此,许多基金公司在商品期货公司开始挖墙角来高薪聘请期货总监。由此可见,基金业在开市之后,根本没有必胜的基础。

    以上的信息对周五的消息对后市影响,会有许多参考意义。市场目前最关心的有三方面的影响:1,股指期货开市时间确认后,对大盘方向会产生什么影响?2,股指期货推出后,是否能让沪深300成分股的活跃程度,让这些股票上涨?3,股指期货概念股是否在接下来的时间会出现短线机会?

    笔者一一对上面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1,股指期货从本身意义上来说,实际是增加了市场的做空机制,假如要按规则来看,这个新规则将完善大资金的做空手段。以往机构由于资金规模较大,很难调头,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时,也只能看着资产缩水,而无法避险。而一旦有了股指期货后,则可以改变以往一味做多的尴尬局面。而当股指期货出现后,机构的整体操作思路会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市场将由抱团取暖合力做多,变为多空对峙的博亦局面。而目前基金在股指期货消息已经确立时间的这一个时段看,在沪深300成分股里都没有出现过大的表现。证明机构都处在观望态度。而目前机构观望的并不是股指期货是否能改变多空的方向。更大因素在流动性和经济预期的角度。因此这则消息并不能改变市场这半个月左右的方向。

    2,沪深300股是否将出现大的表现机会?从目前沪深300指数的算权重方法看,和上证综指完全不同,上证综指是通过总股本计算权重,因此中石油,中石化等个股在权重的比例最大。而通过流通盘操纵指数的可能性很大。而沪深300指数则是通过流通盘来算权重。目前权重最大的是招商银行,3.56%,接下来是交通银行2.77%,民生银行2.65%,前十家权重占沪深300不到25%。因此要通过这些个股操纵股指期货的难度要远大于上证综指,随着未来流通股不断增加,难度还要继续加大。因此基金目前的仓位均等的持有比例看,要联合操纵的可能性也很小,就算可以做到,在股指期货里找不到对手盘,也无法实现交割。因此这些因素导致,沪深300成分股不会因股指期货出现大的波动机会。

    3,股指期货概念股能否短期出现上涨机会。其实参股期货公司,或是券商得到股指期货IB业务的预期已经不是现在的事了。参股券商的概念在06年就已经开始炒作,当时的新黄浦,厦门国贸,美尔雅,西北化工等参股期货的品种炒到现在也有4年之久了。而从目前的实际开户数和未来能给这些公司带来的投资收益看,实际是比预期下降很多的。而利好兑现本来也是回归真实价值的过程。因此这些概念股就算是周一高开,也没有更多的表现机会。甚至有利好兑现的下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