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09年钢铁数据“瞒产”对今年产量预测的影响误差
上周五,在一个业内人士的小型聚会上,我讲了自己在上一篇博客中对2010年我国钢铁产量预测的方法和几种结果,以及我自己对此的分析和判断。当时“我的钢铁”信息总监徐向春先生提出,我用以计算的某些基础数据可能不太准确,这会影响到对全年总产量的预测结果偏高。
徐向春说,河北省去年11、12两月统计产量明显偏低,每月较正常水平可能少了近400万吨,两个月接近800万吨。所以非常有可能把去年的产量在今年再补回来,这样就抬高了我计算时作为重要基础数据之一的今年1~2月的全国钢产量。再往下推算全年产量肯定也会偏高。经他提醒,我想起媒体曾有报道,说中国钢协名誉会长吴溪淳年初在一次会上“怒斥”河北省“造假”,去年后两个月“粗钢产量大减而钢材产量不减”。因此,这两天认真查了一下有关数据,看我用的数据如果真有偏差,会对预测结果有多大影响。
经查,徐向春先生所说属实,河北省09年11月粗钢产量低于860万吨,12月产量低于890万吨,这两个月甚至低于去年年初经济低迷时期1~2月的产量(均超过920万吨),比5~10月的月平均产量(1200~1300万吨)大约少1/3,确实难以用正常理由解释。于是我就以河北去年后两个月数据可能“瞒产”作为基本假设试进行一些修正计算。
我采取以下方法剔除可能的误差:
1、先计算出河北省09年可能“瞒产”的数量。以全国除河北以外省市平均值为参照系。除河北省外,全国7~10月粗钢平均日产量为124.3万吨,11~12月平均日产量为127.0万吨,后两个月平均日产比7~10月环比增速为2.17%。依此推算河北最后两个月“应有”产量,再减去公布产量,得出“瞒产”数据大约为920万吨。
2、计算全国除河北之外09年7~12月的平均日产量,以及2010年1~2月除河北外全国平均日产量,再比较两个日产量。计算结果为2010年前两个月日产量比2009年后6个月的平均日产量增加3.5%;
3、用第1步中推算出的河北省2009年下半年平均“应有”日产量,以及第2步中得出的今年全国1~2月日产量比09年下半年平均日产增速(3.5%)推算出河北今年1~2月“应有”日产量和总产量,将计算结果与河北省2010年1~2月上报产量数比较,结果为:1~2月公布累计产量数据仅比“应有”数据大约多不到20万吨。如果拿河北1~2月的月度数据和09年7~10月产量相比,相差也确实不大。也就是说,假设河北去年11~12月产量真有“瞒产”,那么,今年1~2月可能也还没有来得及回补,起码没有大动作。河北今年前两个月的粗钢产量应该相对准确。
对此可能的合理解释是:河北今年1~2月日产量与去年11~12月相比,已经增长大约50%,而通常春节期间都是钢铁产销的淡季。在淡季出现了这样大幅的增长已经很扎眼了,不能再多了!要补只能等以后各月慢慢办吧!
假如河北省今年1~2月产量数据基本属实,同期全国数据也就更没有理由去怀疑。那么,对于我上篇博文中所作的一些全年产量预测推算结果会有什么影响呢?只会使预测全年结果更高!因为去年全国年产量数据必须再上调920万吨(不到2%)!而其他用以计算的基础数据基本没有变化。所以这里我也就不再去计算了。
最后再强调一次,我上篇博文中有今年全国产量可能达到7亿吨的推算,但这并不等同于我本人认同今年产量一定可能会是这个结果。我认为实际产量可能会比这一数据低。主要原因是市场供求形势可能发生逆转,政府也可能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措施。这些话有些多余,但这是因为某些媒体不负责任地错误传达了我的观点,我不得不说。
20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