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09》指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水平较低,有40%的企业都没有参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实际行动。而在我看来,实际情况可能更糟,如果刨去国有大型企业由于国资委压力以及部分企业做秀的成分,在目前的中国真正发自企业家内心并有所体现的社会责任还属少数。我们的经济是发展了,但可以说意识形态方面处于混乱状态,在中国崛起的大潮中,我们的企业得到快速成长,但在增长与利润之后呢?还是追求更大的规模与利润,我们渴望做强做行业老大,但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许多“强者”的倒掉。是时候了,我觉得我们该回溯那个古老的问题了:我们的企业价值观是什么?
所谓企业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要回答这个企业为什么而存在?它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在长期的企业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真正让企业长盛不衰的,是深深根植于公司员工心中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也如同一个人一样,如果说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解决了企业的“温饱”问题,那么未来的发展则要侧重解决企业更高层面的需求,利润不是企业存在的目的,面临新的贫富差异、环境变化等一些社会与环境问难题,企业有必要对自身的价值进行反思。作为战略咨询从业者,我认为这将是企业发展战略咨询领域面临的重大变革,我们将要从战略制定流程到企业家的内心等各个方面帮助企业建立适宜的、并可切实实施的价值观。
我们长城战略咨询将战略制定分为六大环节:战略五要素分析、战略愿景、业务分析、业务选择、发展规划、战略实施里程碑。可以说,价值观问题渗透到各个环节,前几年我们很多企业流行搞企业文化,但如果脱离了价值观,这个企业文化也就是一张纸而已。
首先,在战略五要素分析中,我们将要分析目前企业各个层面的价值取向与存在差异,这要从不同角度去关注,比如不同级别、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等,就像大家都知道的现在的80后、90后与五、六十年代人的价值取向可以说差异巨大,在宏观视角要站得更远更高,对社会环境要重点分析,比如收入差异问题、环保问题、气候问题等等,其中我特别提出是还是企业家自身的价值观问题,这个估计最难解决,需要从“高来高去”中寻求答案,但这个问题不解决,可以说企业价值观就是空谈或是虚无。接下来的企业战略愿景是企业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环节。所谓战略愿景多少应该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中国很多企业家在考虑企业愿景时提得更多的还是“我们要成为**第一”或是“**行业最大”等等诸如之类的字样,还是相当“务实”。我们也关注到许多全球知名企业的愿景或使命中很少有这样的表述,我们的企业家似乎还没有习惯将企业与人、社会、地球融为一体,总认为这个“价值”似乎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还是要在企业内部开展各个层面的关于价值观的专题讨论,不谈业务,就谈对企业现行各个方面做法的意见与未来建议,在反复的讨论中大家可能会达到一个共识,对内对外,包括管理、个人行为、企业形象等等,再进一步提炼,这个价值观可以说就不是纸面上的了,由于经过集体智慧的考验,也不会剑走偏锋。
一旦大家在价值观上达成了共识,这个价值观就会对企业的战略选择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企业去做什么,除了基于市场需求、竞争与企业自身实力等,还必须符合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凝聚力的有效释放。每进行一个业务选择,决策者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做这项业务的价值(注意不是利润)何在?能为客户带来什么?能在社会上发挥怎样的效益?是否对环境或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在得到首肯后,才要考虑的是这个业务能否带来利润或现金流。反之,企业就有可能成为“唯利是图”的符号。实际上在如今的商业社会中就有许多这样的“负面价值”或是“价值缺失”类的业务,如网络游戏业务、奥数培训业务等等。价值观在企业的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中如何体现,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里,所谓企业文化可以与战略进行融合。不过,难度最大的还是来自于战略实施,这可能会要求企业自上而下每一个人都要发生改变,特别是企业领导者自身,他需要建立楷模。以前我们给民营企业作咨询的时候,很明显的感觉企业家的风格就是企业的风格,但现在是要改变的时候了,一个企业家需要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并在战略层面进行深入思考,以带动整个企业在价值观层面达成共识,建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走向百年未来。
——本文已发表于2010年3月18日《中国经济时报》“战略透视专栏”
2010-03-16 | 2009:金融危机中的硅谷
2010-03-15 | 2010两会官员“现形记”
2010-03-12 | 解决贫富差距需藏富于民
2010-03-10 | 跨区域创业:主动应对全球化
2010-03-08 | 硅谷归来话产权
2010-03-06 | 统计局不该拿数字游戏挑战百姓智商
2010-03-04 | 追求“人的尊严”是普世价值
2010-03-03 | 自主创新亟待加强制度建设
2010-03-01 | 跨区域创业与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