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贫富差距扩大:财富分配模式改革不容忽视的一个要点


通货膨胀与贫富差距扩大:财富分配模式改革不容忽视的一个要点

                         /曾若愚(尊皇金业高级分析师)

 

近年中国国内居民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今年两会上,如何通过改革社会财富分配制度主要是缩小收入差距来缩小贫富差距成为了代表热议的话题,而诸如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表态要改变财富分配的现状。

收入,从狭义来说,就是指个人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领取的工资,而从广义来说,收入可以包含从初次分配到再分配过程中个人财产的增加值。可以看到,目前关注最多并且最有可能改革的是指狭义的收入。

初次分配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在于如下几点:

1.               国有垄断企业因其占据的垄断地位依靠垄断价格及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在市场中获取了超额垄断利润,而其利润并没有因其全民所有制的产权而通过其他形式对全社会进行分配反而是在其内部进行了分配,造成了国有垄断企业员工具有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这直接造成了社会不同生产部门收入水平巨大的差距。

2.               社会中大量产业链定价机制不健全,上游产业提高资源价格,下游产业为获取利润压低产品的进价,使得大量行业中的中游产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其直接结果就是中游产业降低产品品质或冒险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进行操作。

3.               中国人口基数大,就业需求多,使得就业市场成为了用工企业单方的买方市场,同时由于在绝大多数企业中工会并没有有效完成为员工争取利益的职能,因此,在劳动市场中劳动提供者缺失了要求提高收入的能力。

4.               中国社会中庞大的灰色收入层的存在直接挤压了可用于向全社会进行公平分配的财富总额,使得有能力参与灰色收入分配者拥有了超高额的收入。

5.               中国劳动报酬总额占GDP总额的比例偏低,以2007年为例,这个比例只有35.1%,已经低于适度水平,然而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在目前的GDP的组成导致了这个比例无法大幅提高。因为房地产行业占GDP的比重太大,而其中新房的利润通过灰色收入大量流出无法进入统计也无法被大多数民众分享,而二手房交易并不会创造新的价值,这使得GDP中很大一部分是不可能被分配的。

在这样的几方面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中国国内不同群体的收入水平,消费能力以及生活品质出现了极大的差别。

但是,中国目前最严重的问题并不只是存在于初次分配,当我们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最让中国人头痛的是整体财富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广义的收入差距在增大。

以北京为例,5年前月薪8000的人每月工资在北京四环附近能够买一平米的房子外还能有些许剩余,然而5年过去后这些人的工资除少数上涨以外大量的基本维持在8000这个水平甚至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降低了,然而同期北京四环内房价的涨幅却远超出其消费能力,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北京四环内期房均价已经达到了3万每平米,相信房价的这个上涨速度就连5年内工资上涨者也跟不上,也就是说,即使是单纯的改变初次分配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也仍然不能彻底改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那问题是出在哪了呢?

我们在谈到通货膨胀的时候主要是讨论物价的上涨,货币的贬值,然而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通货膨胀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形式。

对于这个问题,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有相同的观点,他说:没有什么手段比毁坏一个社会的通货能更隐蔽、更可靠地颠覆社会的现有基础了。在破坏的一方,这个过程完全是由隐蔽的经济规律力量进行的,而且,这个过程以一种在百万人中也没有一人能觉察到的方式进行

诚然适度的通货膨胀能够促进就业,但是如果控制不当,通货膨胀将会通过对财富的再分配吞噬初次分配的成果。通货膨胀是如何进行财富再分配的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并不是所有人的财富都在通货膨胀中缩水,通货膨胀率表明的是社会总财富的名义价格的增长水平,也就是说,在持续的通胀后,以名义价格计算的社会总财富这块蛋糕越来越大了,而在通胀中苦不堪言的人只不过是在这块蛋糕中所能分到的部分越来越小而已。下面,我们来进行分析:

假设初期社会财富总额为A,物价水平为1,个人年收入为B,个人年支出为C个人财产总额为Zn年内社会总通胀率为fn年期银行总利率为rn年内工资增长率u,在初期个人财富占社会总财富的比例为Z/A,财富增加值为(B-C)。

在末期的时候社会总财富增长为:

        

个人财富总额为:

 

个人财富占社会总财富比例为:

 

可以看到:

i.)                      n年内社会总通胀率f=n年期银行存款总利率r=n年内工资增长率u时,个人总财富占社会总财富比例不变。

ii.)                    时,个人财富占社会总财富比例增加。

iii.)                   f>uf>r时,个人财富占社会总财富比例在递减。

iv.)     即是说,如果严重的通货膨胀持续存在,不论初次分配中收入水平有多高,都会在通胀造成的再次分配中变得没有意义。

也就是说,即使在第一轮分配中得到的狭义的收入增加了,但是由于其增长速度低于通货膨胀率,同时银行存款利率低于社会总通货膨胀率,个人财富仍然在缩水,即是说虽然你的财产净值看上去是增加了,但是实际上你却变得越来越穷了。因而通货膨胀水平就成为了其中的关键。

那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是怎样的呢?我们查阅了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找到了自1999年以来的cpi增长情况:

 

 

    再考虑2009cpi同比下降0.7%,也就是说,按照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来看,从1999年到2009年末,10年内中国的物价水平上涨了:21.2%

但是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看几组数据:199993#汽油价格为2.38/L201093#汽油价格为6.66/:L,10年累计上涨179%1999年北京房屋均价为4000/平米,2009年底北京房屋均价为20000/平米。10年累计上涨400%20103月北京四环内期房均价更达到30000/平米。1999年人民币计价黄金价格为2000/盎司,2009年底人民币计价黄金价格为8000/盎司,10年累计上涨400%.......当我们看完这些数据再回头想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消费品价格的变化,我们不禁感觉,21.2%是多么美好的一个梦想。

过去10年中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到底是多少?在中国统计数据严重失真的现状下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这样考虑,被官方用作通货膨胀水平标尺的CPI并没有包括在这10年内价格高涨的房价,仅仅采用了物业费作为居住的成本,这样的通货膨胀率是不可信的,而作为考察通货膨胀率最为客观的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其考察的是按照基期价格计算的GDP与现期价格计算的GDP的比值,而近10年中房地产业占GDP的比重是接近50%甚至在某些时期是超过了50%的,也就是说,以50%的比例来计算,假设其他商品价格没有任何增长,而房价400%的涨幅也将使得10年内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00%......

这个血淋淋的数据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这10年内通货膨胀率的最低水平,因为参与GDP统计中的其他商品价格肯定也出现了不小的涨幅,而这些上涨都将在200%的水平上继续推高通货膨胀率。

反观10年内的银行存款利率以及我们自己的收入水平的增长,能赶上200%的水平吗?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所以,在这场通货膨胀中,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变得越来越穷了。那到底是什么人从中获利了呢?

由于银行存贷款利率远低于通货膨胀率,即出现了负利率,因此从银行取得贷款的成本是负的,因而当银行贷款进入房地产市场,配合了高涨的房价,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财富暴涨模式。当那些因为职务等关系能够轻易获得银行信贷或者因为身处垄断部门能够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人通过银行信贷杠杆一套一套的增加自己手中的房产并等待这些房产升值后卖出时,那些低收入群体却在勒紧裤腰带将自己的血汗钱送给这些越来越富的人或者做看自己的财富逐渐缩水。

因此,中国目前社会财富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狭义收入差距大的问题,确切的说,中国目前的问题是较大狭义收入差距在没有被官方承认的高通胀下被放大成为广义收入差距快速加大。

而单纯通过改变初次分配方式提高整体狭义收入的方式或许在开始的时候会给民众带来好处,但是如果通货膨胀这个隐形的再分配方式不得到有效解决,财富水平差距继续扩大的问题并不会得到根本性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