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舆论习惯——比如网上就某款PC、车型讨论好坏与否时,总有某些“极端”发帖者被看作“枪手”,也总有人“***怎么啦,***不也是这样吗?”进行反驳。比如昨天开始的惠普“质量门”事件,网虫们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是哪款PC,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时,有人就立马甘当“枪手”,来指示消费者应该如何如何理智维权,不是惠普一家有问题,只是树大招风,风声更大一点。甚至要手把手来教人们应该如何如何学会使用电脑,好像所谓不会使用电脑者的PC出了问题,就是无理取闹,就是活该。因为弱智只怪爹妈,旁人是没办法谅解的么。
惠普笔记本“花屏”不是个例、电脑要会用,维权要聪明……诸如此类的标题在“拒绝召回”面前是不是很苍白。这种“无理理论”有三个不可饶怒——第一,人人皆知,有错就改,而不是拘泥在大错小错之中,某个品牌有问题,该厂商就应该负责;第二,把同行拉进水,这是不正当竞争。顾客并非傻子,人们自然知道有质量问题的环节会不会存在其他品牌PC上,这不需要指手画脚;第三,出了问题,再来“教训”顾客怎么使用电脑,怎么使手段维权,平常时候那些视频广告中怎么不播一播“公益知识广告”,非要天天五花八门的吹嘘,牛*。
近期, 从源源不断地品牌假奶粉事件到长虹“造假门”,从丰田召回到惠普拒绝召回,人们不禁要问品牌的力量在哪里?品牌的存活率到底有多大?细想一下,其实很多品牌都是从砸钱打广告这条路上存活下来,根本谈不上品牌意识。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重推销不重营销,重价格不重价值,重眼球不重要求。如果说,中国人普遍都存在抵制日货的情绪,那么这次的丰田召回事件又让大家看到了什么?人们有自由相信欧美或日韩品牌,但是当这些外来的和尚哪天也NBHH地说,老爷我走人行不?大家是不是只好做哑巴。
崇拜有两种,一种是正确的崇拜,一种是错误的崇拜。但是,品牌崇拜的对错与否,决定权不在你,而在品牌。因此,如果你不要做傻子,就与品牌崇拜绝缘。国产的嘛,至少出了问题,国家可以让它关门,牺牲小部分人的利益,换来的是大众的幸福,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