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一个重磅新闻“炸开”:中国最大的火力发电集团中电国际,将以600亿美元购得澳大利亚煤企20年6亿吨煤炭的供应。这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大的出口合同。
“中电投海外大量购买长期煤炭应该是好事,但如果其他企业效仿,将会对国际原煤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国内煤价。”林伯强表示,目前,国际原煤市场总量较小,每年的交易量约在6亿吨左右,主要购买国有日本、中国和印度,其他发电大国的煤,如美国,基本上能自给自足。
林伯强分析,现在中国购买量大约占国际煤市的1/6,如果上升到2亿至3亿吨,那么国际煤价很可能因此飙升。那么会进一步传导至国内,由于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有绝对比例,后果将十分严重。
“中国的煤炭问题其实已经很严重了,可能比石油的问题更大,长期来看,一定是稀缺的,但许多人还未预见到这种危机。”林伯强表示,我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为1886亿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吨,以及全国目前年产近27亿吨煤炭计算,可以保证开采70年。
林伯强表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加大了煤炭供应压力。目前,支撑中国
对于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来说, 以上消息积极的一面是谈价格的上升, 会使工业界更加倾向于向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结构方向逐渐调整, 而消极的一面是这个调整过程仍将是相对漫长的。
绿色和谐组织认为由于中国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将继续使用煤炭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所以立即将所有的资金投入到可再生能源并不现实, 而碳捕捉及封存技术则既可以保证中国的国家能源供给, 又能保证减少因为大量燃烧碳化石所带来的GHG:s温室效应。当然, 在实施推广此项技术的同时, 可能会面对很多诸如, 泄漏问题, 技术问题, 监控问题等, 但是绿色和谐组织仍然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 因为阻止全球气候变化的任务已经刻不容缓, 碳捕捉与碳封存技术会在困难中日臻成熟。
中国的深层地质构造的一大特点是,拥有很多对将二氧化碳泵入地下来说非常完美的岩层。报告的主要作者罗伯特·达霍斯基说,中国可以在地下储存至少2.3万亿吨碳。
利弗莫尔劳伦斯国家实验所的地质学家朱利奥·弗里德曼说:“我认为,对环境而言,这是一个好消息。”弗里德曼说,中国的地质构造、煤炭使用情况和低建设成本使得将碳泵入地下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一个唾手可得的果实”。
斯坦福大学的富兰克林·奥尔上月在《科学》杂志上撰文说:“‘碳隔离’的下一步就是大规模推广。技术已经摆在那儿了。” (2)
奥巴马政府宣称在未来10年投入4.5亿美元在美国7个地区进行
绿色和谐组织认为
(1)资料来源: http://www.ckxx.info/focus/focus_2010-2-8_26277/
(2) 资料来源http://www.ckxx.info/other/other2009101616/
(3)资料来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33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