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制”民意里的含金量从哪里来


 

王攀

7日上午,铁道部就2010年春运在北京南站接受30余家境内外媒体的采访。至于实名制会不会在全国推广,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称,最后的结论要由社会各界,特别是亲身感受过实名制的旅客朋友,作出自己应作的结论。(2月8日《京华时报》)

如果不是理解有误,王勇平所言“要不要推广火车票实名制应由社会各界,特别是那些感受过实名制的旅客作出结论”,应该是,把实名制推广与否交由民众投票决定。

铁道部这样的表态,既让人高兴,又让人遗憾。高兴的是,实名制推广与否可由民意决定,而非铁道部自己说了算;遗憾的是,依目前态势,实名制还没有做好民意投票决断的准备,或者说没有决断的条件,这样的民意决断是否有质量又让人担心。

要求实名制的呼声始于2003年,可面对七八年来的汹汹民意,就在2009年春运前夕,王勇平还在新闻发布会上列举反对实名制的理由中,其中之一是实名制无法遏制黄牛党。2010年春运之前,就在人们对实名制“呼吁疲劳”的时候,突然有消息称铁道部决定在广州和成都两地试点实名制。目前看,实名制固然没有全部遏制黄牛党,但从“广州黄牛党转战北京被抓、职业票贩子纷纷转行”,以及那趟“票买了、车还空着”的实名制列车来看,都足以证明实名制遏制黄牛党的效果。

那么,要不要推广实名制呢?老实说,即便由民意决断,也由铁道部的态度决定。如果铁路部门尽到责任,通过提高管理手段和水平,减少,甚至避免实名制的麻烦,那么,旅客就会赞成实名制;相反,如果铁道部根本不喜欢实名制,在实名制试行过程中,有意不为,放大实名制的问题,那么,旅客就会反对实名制。

换句话说,只有当铁道部内部对实名制分成支持和反对两派,而且,每一派都可以在实名制试点中起主导作用,充分表现实名制的好与不好,民众才可以做出真实的评价。

铁道部此前透露说,广州和成都两地试行实名制,铁道部门为此投入了一个亿。而广州铁路部门通过增加检票窗口、采取先验票后候车等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名制的麻烦。真希望广州和成都两地铁路部门以最大的努力减少实名制的问题。

可事实上,希望往往是不牢靠的,还需要相互制衡。但在铁道部一家垄断全国铁路的情况下,很难指望铁道部对是否推广实名制有着明显分歧的意见,更别说将这种分歧落实到具体的铁路服务中。如果铁道部不愿意推广实名制,那么,不说有关实名制的民意将“被代表”,就是铁道部稍微为实名制制造一点麻烦,甚至是消极对待实名制,都不可避免地置实名制于非议之地,而民意投票的结果也必然是反对推广实名制。

没有选择余地,民意决定仅仅是徒有其名;而有选择余地,就需要铁道部和铁路服务对实名制分成正反两派。唯有充分展示实名制的好与不好,而且越彻底地展示,越彻底的对立,民众投票决定实名制推广与否才具有意义。

http://news.qq.com/a/20100208/000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