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平稳发展须维持正常经济秩序


长期平稳发展须维持正常经济秩序

宏观经济总量变化趋势的调控,关键看资本运行总量的变化,资本的泡沫效应值的演变有增长和消亡之分,其变化可通过货币信贷和财政杠杆投放来调控,而两方面的重心偏侧则看经济循环结构来定。中国一年多来的应对危机的宏观调控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值得好好研究。整个过程相关决策多有意外和大胆之处,过程相信是很复杂的,如不涉密,应尽快公开给经济学家们做深入研究。

得出成功的结论,不是一个人说的,是全世界公认的。至于今后的发展,与之前的危机对策是有所区别的了。就当前来说,中国经济秩序的逐步回归正常正在推进中。

09年上半年,巨额的流动性投放,时滞半年多后至今,通货形势并不严峻,说明其中部分填补了资本消亡短板,部分被股市和房地产消化,并没有对商品市场形成大的冲击。而投资额的放大,说明部分资金是进入到实业的。如今的通货政策的变化又到一个关键点,在这个节点上,要看流动性的充裕情况而定。去年底以来,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又直接影响股市行情,虚拟经济膨胀行情得以扭转,对于随后的通货形势的掌控打下可控基础,而相应的资本的转移对于通货形势会造成短暂的冲击,海南房地产市场见证了市场热钱的份量。市场的流动性可见是相对充裕的。一月份对于银行放贷的得力调控,也说明国家金融掌控能力是值得信任的。如果全年放贷控制均衡,7.5万亿的信贷总量也只能说相对充裕,如果实体经济景气年中不见过火,相应的目标就没有调整的必要,如果过火或是稍差,适当上下浮动0.5万亿都是可控的。

政府行政掌控了信贷投放,中国的利率,其市场调控工具意义被严重削弱了。其实这样的行政化的制度安排应该逐步向正常市场回归,不然一旦宏观调控失误,市场极容易失控。如果说美国的利率被债券市场等衍生市场绑架了,中国的利率则是被行政手段架空了,都是不正常的。事实上利率应该是市场经济一种正常的资本品的价格体现,出现资本品价格的扭曲,说明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不正常的。经济秩序的回归,很重要的体现就是利率的正常回归。资本膨胀的年代,资本品的极度廉价,似乎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其实是对于资本市场的过度放纵的结果。虽然对于回归以前正常的价格表现的控制可能不是很现实,那也只能说明,利率的宏观调控的作用意义已经不如从前了。多少价格(利率)的让渡,体现的是金融市场衍生品收益的替代盈利空间。其实这个度也是要好好控制的,像美国长期处于极度接近零利率的状态必然是病态的,那只能极度助长衍生市场的扩张。而中国的利率的长期处于低水平,由于有国有和集体信贷的行政干预的不可控,也很容易造成失控,而根本的更是体现一种市场机会的不公平。既然利率的市场作用并不如原来那么大,那么回归正常,除了预期因素冲击大点,适当的回归是科学的选择。只要回归到形成有相应资本成本的压力就行了。至于与国际市场的息差会造成热钱的冲击,我们必须用其他手段来控制,不然中国的资本市场必然要被国际市场所绑架,最终变成同样的不理性的市场。

中国当前的资本市场的流动性相对是充裕的。其实今后相对于实体经济需求更多的会是相对的充裕的常态,关键就是看虚拟市场的热度对于流动性的影响。资本的虚拟市场操作的控制是今后宏观管理的关键。因为资本的消亡会严重影响流动性的充裕,而虚拟市场的虚旺,短期会出现严重的吸金效应,也会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流动性,持续时间过长,资本膨胀又将严重影响市场的资本充裕性和种种预期的变化。所以,今后对于虚拟经济的发展要严格掌控,要坚持让市场处于温和的状态,不管是股市还是房地产市场,都必须尽快消除炒作的因素。对于股市,上市方面应尽快实现注册上市安排,以加强各种规范财务审查代替上市审批;对于房地产市场,要严格控制非本国国籍居民的房产购买,严格控制人均面积,物业税针对超出面积加重收取;城市方面要全面超前规划保障性住房用地,敞开开发;农村方面,对于小城镇用地规划也要全面超前性规划,敞开利用,同时严格控制农村宅基地的超限。

对于利率的提高和货币的升值,好像是很敏感的话题。其实只要把握好相应的度,都不是很可怕的事情。利率的回归的度就是流动性目标的控制,到了接近市场控制目标反应敏感区就行,微调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货币币值的变化,目标控制线是保持适度的常规项目贸易顺差就行。贸易顺差过大没必要,没有顺差币值就相对不合理。就当前实体经济逐步恢复元气的情况下,经济秩序的回归正常已是时候。维持经济秩序必须立足本国,虽然考虑国际因素,但不能被国际因素所左右。

201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