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高密度植棉由来及高产、超高产技术
高密度植棉方式是新疆植棉的一次革命,但自高密度植棉在新疆推广以来,尽管各地都出现了高产、超高产棉田,但各植棉区植棉总产增幅不大;有的植棉单位采用高密度植棉所并未获得高产,给棉花高密度植棉蒙上了一层阴影;棉花高密度植棉方式推广后,各地因其起源出现了一些争议;笔者长于南疆植棉区农村,长期在南疆棉区植棉县棉花生产一线工作,亲自操作了高密度植棉过程,俗话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现通过本人的实践就高密度植棉的来源及棉花高密度植棉高产、超高产技术分述如下,以利于指导新疆棉花高密度棉花生产,从而使棉花高密度均均衡获得高产、超高产。
一、关于高密度植棉的由来
麦盖提县域(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43团、45团、46团等)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缘,居叶尔羌河、提孜那甫河中下游,东西长160km、南北宽136km,总面积1.25万平方公理,其中绿洲面积只占10%,农业灌区除希依提墩乡(占农业灌区面积的7.5%)外大部分夹于叶尔羌河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之间呈长形带;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大风、倒春寒天频繁,土壤以沙土居多、盐碱大;麦盖提县域棉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植棉过程中,在风沙、盐碱、低温等因素导致的烂种、缺苗严竣形势下,形成了独有的一种弥补播期、产量的“补救措施”就是“一穴双株、双株双层”植棉措施即原创高密度植棉措施。如上世纪八十年初笔者双亲承包的农田为沙土地、盐碱地(房宅建在沙丘上,人工移走2米深沙土开出菜地,现均在),棉田播种后出现了烂种缺苗就人工开沟撒种,还得拉水补墒;地膜(窄)植棉后,用刀子在原播种穴边挖孔点种;由于棉花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收入,笔者及弟、妹的在棉田补完种后才能去上学;那时是即无钱购种,又无钱买苗;就是现在仍至今后棉田出现烂种、缺苗后,也是采用此类植棉花方式保苗与种植。
1993年,在麦盖提县引种繁殖中棉所12、中棉所17 过程中,由于棉种成熟度极差,种植后出现了大面积烂种缺苗,经2次补种后仍不能全苗,以留首播棉苗、补种棉苗保苗后形成了“一穴多株(缺苗处双株、三株)、多株(缺苗处双株、三株)多层” 植棉方式;1997年的棉种种衣剂推广过程中,出现大面积烂种、缺苗后,采用播种箱在膜上人工推种,形成了一膜(窄膜)4行“一穴双株、双株双层”植棉方式;1997年在豫棉15(豫早516)、冀棉20繁殖出现大面积过程中,出现大面积烂种、缺苗后,采用播种箱在膜上人工推种,形成了一膜(宽膜)8行“一穴双株、双株双层”植棉方式,由于豫棉15(豫早516)生育期短,出现了创当时全国棉花高产纪录条田,15公顷公顷田块皮棉3465公斤;此后的1999年用“一穴双株”繁殖成功了中棉所35,2001年用“一穴双株、双株双层”繁殖成功了中棉所35、豫棉优系9907,2002年用“一穴双株、双株双层” 繁殖成功了新陆中15。1998年~2001年新疆且未县取得公顷单产皮棉达3750公斤以上突破,再创全国棉花高产纪录,“一穴双株、双株双层“植棉方式被上升为高密度理论。
在棉花高密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由于思维上长期局限于是一种“补救措施”,甚至在1999年1月召开的新疆棉花学会第八届理论研讨会上,仍然被界定于是一种“补救措施”,使我们与棉花高密度理论及获奖擦肩而过。
二、棉花高密度植棉高产、超高产技术的实践
1、棉花品种。在1993~1997年的实践中,在棉田出现大面积烂种、缺苗后,尽管采取了“一穴双株、双株双层”植棉方式,但由于种植的品种种植后多表现中晚熟,如1993年繁殖田的中棉所17单产皮棉不到900千克/公顷、中棉所12不到105千克/公顷;1994年、1995年繁殖的中棉所12及期优系158~49尽管测产产量较高,实产也相差不了多少,且1994年出现了中棉所12衣分33%左右的案例;1997年种衣剂包衣棉种出现大面积烂种缺苗后,尽管给乡村提供了军棉1号,尽管年底乡村也取得了不错产量,但因惧怕农民找事未敢在棉花生长期内去调查;2002年新陆中15因果枝及生育期略长,产量突破不大;1997年、2001年在产量上突破大的品种是表现早熟的豫棉15(豫早516)及其优系9907、中棉所35,2001年良繁区乡繁殖的中棉所35、豫棉15优系9907获得增产1/3左右(约4万担)历史最高植棉单产、总产纪录,由于是意外增产,又未有自治区、地区专去测产、签定,也未去调查超高产田。
2、DPC化学调控。通过对1997年、1999年、2001年及近年棉花高密度植棉高产、超高产户应用DPC化学调控技术回顾,是坚持了苗期不进行DPC化调、盛蕾期DPC分类轻调及头水前视苗情DPC化调原则;原因是首播、补种苗参差不齐,尤其是晚苗对DPC敏感,不敢化调;盛蕾期、头水前用DPC1~2克仅对长势旺的片块轻调;目的是让棉花在有限的生长季节内搭起丰产架子,基于此打顶前棉花植株高度普遍在75~85厘米;与正常播种“一播全苗”棉田相比,可以说棉花生长前中期是放开让长,伏前桃很少;由于打顶前后长势旺,视棉花长势用DPC4~7克重控,使棉花迅速聚集了伏桃。
3、灌水。1997年、1999年、2001年植棉高产、超高产实践中,“一穴双株、双株双层”补种后留苗棉田,由于补种及补种取土,地膜上打孔成倍增加,保墒作用不明显;再就是行间取土后高低,呈现不同程度的返盐碱化;由于来水河流枯洪不均,乡村面积大灌水周期长,多在6月12日后灌头水(非跑马水),7月上中旬灌2水,7月底8月初灌3水,每水水量较大,在150立方米左右。在近年来棉花高密度植棉高产、超高产实践中,正常田在6月10日前后开始灌头水,至棉花停水需灌水3~4次;原因是棉花高密度植棉棉田随着密度的增加,棉花植株群体蒸发量增加,棉花的干旱倾斜期、干旱期提高,棉田上、中、下层出现不同程度的水份亏缺;对于靠河流灌溉补水的干旱区、极端干旱区棉田,棉花灌水期即要提前,还得增大水量补充土层持水量;棉花高密度植棉的目的是获得高产、超高产,棉田密度的增加必然增加了棉花群体耗水量,适当增加1次灌水及50%左右的水量,获得增产1/4以上甚至成倍的产量,是必要的投入。
4、有害生物防治。在上个世纪九十年的植棉高产、超高产实践中,在坚持常规防治措施同时还应用了一些有效措施;采用药剂拌种防灌了苗期蓟马,采用查、抹、涂、撒等方法防治苗期蚜虫,采用杨树把、性诱剂诱蛾等方法防治棉铃虫;由于那时农田尚处于排碱渠排盐碱水时期,地下水位在适宜植棉高度,棉花生长中后期不似现在旱的这么历害,棉叶螨也未上升为主要害虫;由于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得力,如1997年为红光农场制做了诱蛾罩,为棉花高产、超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棉花高密度植棉高产、超高产关键技术
1、产量指标。
(1)株行距配置。坚持密、矮、早的高产技术路线;株行距一般按35~40cm(宽、窄行平均)×10.5~9.0cm配置,理论株数238000~300753株/公顷,保苗率达85%以上、收获株数202300~255640株/公顷。
(2)单株生殖量与单株结铃。单株生殖量:6月15日前后达14.0~18.0个,7月10日前后达27.0~37.0个;脱落率以68%计,实现单株结铃8.6~11.8个,
(3)棉花品种经济性状。单铃重≥5克,衣分≥40%。
(4)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收获株数202300~255640株/公顷,单株结铃8.8~11.8个,单铃重5克,衣分40%左右,实现理论单产3560.5~6033.1千克/公顷,实收单产3026.4~5128.1千克/公顷(折算系数85%)
2、生长指标。现蕾时棉花主茎日生长量保持在0.6~0.8cm、株高保持在16~20cm,开花时棉花主茎日生长量保持在0.6~1.2cm、株高保持在35~45cm,开花后~打顶前棉花主茎日生长量不低于1.0cm、打顶前株高保持在65~85cm左右,主茎节间长保持在3~5cm。
3、栽培技术
(1)做好土地准备,合理协调“五期”(即灌水期、犁地期、镇压期、播种期及盐碱地返潮返盐碱期)间隔天数与持续期关系。做到小畦灌溉、灌溉后晾晒至适墒,适期犁地、犁地后适度晾晒后再镇压耙耱,整地质量要达到“齐、平、墒、碎、松、净”六字标准,与上虚下实、底墒足、口墒好、不干不湿(严防谅墒)、防止土壤盐碱聚集的要求,农田高差控制在5cm以下,为一播全苗打好基础。
(2)精选良种,机械包衣。筛选种植抗逆强、发芽出土快、经济性状好、产量高的偏早熟棉花品种,种植的经泡沫酸脱绒棉种,净度不低于90%,发芽率高于85%,含水量低于12%,破碎率低于5%,残酸率低于0.15%,用含杀菌剂、杀螨剂、杀蚜剂的种衣剂按适合种药比包衣。
(3)适期早播,一播全苗。盐碱地地温通常较非盐碱地低1~2℃,南疆膜下5cm地温连续5d达到13~14.0℃时开始播种为宜、北疆膜下5cm地温连续5d达到15~16.0℃时播种为宜;受春季水资源紧张影响,部分盐碱地灌水较晚,5月上旬还在播种,要选择种植相对早熟品种与适度增加种植密度。播种做到适时、适墒、适温播种,严禁晒墒播种;适当调整刮土器,将表层盐结层刮除1~2cm,以降低种子周围的含盐量;做到播行笔直、覆膜平展、压膜严实、穴距一致、下种深度2.5~3.0cm、每穴下种2~4粒、覆土厚度1.0~1.5cm,盐碱地或冬灌表现晾墒棉田播种量应略大;沙性地、易跑墒地可先覆膜,到适温时膜上播种。
(4)科学施肥。秋翻冬灌、秸秆还田,犁地前施优质农家肥4500kg/公顷(或油渣1200kg/公顷)+磷酸二铵300kg/公顷+氨氨基酸配方肥料或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凯利丰)150kg/公顷+尿素150kg/公顷深翻入25cm以下、不施肥不开犁;头水前追施尿素150kg/公顷+复合肥(硫酸钾型)150kg/公顷,二水前再施尿素150kg/公顷。
(5)化促、化调。干旱荒漠区入夏后气温迅速升高,盐碱地随蒸发量加大盐碱度升高,需在棉苗现行后至入夏前及时喷施叶面肥促棉苗生长;一般公顷用尿素1.5千克+磷酸二氢钾1.5千克及壮苗素兑水适量,每隔7天喷施一次,催棉苗生长;盐碱较重的地用225克防治;如用尿素+磷酸二氢钾催苗效果差,可加赤霉素(50毫克)等激素催苗;有枯萎病田块用棉花花铃期视长势用尿素+磷酸二氢钾+高效液肥等化促,防棉花早衰。盐碱地棉花保苗、长势极不均衡,有的地块棉花旺长了而有的地块棉花还未长起来,化控视棉田不同地块苗情及长势而定,切不可“一刀切”;正常田块应因墒、因品种、因苗化调,一般在5月15~25日施用缩节胺1.5~4.5克/公顷,6月上旬用缩节胺3.0~7.5克/公顷,保持主茎日生长量0.8cm左右;因头水、二水与玉米复播及苗期灌水争水矛盾较突出,此期化调应因墒、因水、因品种、因苗、因时化调,对主茎日生长量在1.0cm以下棉田及未搭起丰产架子棉田不化调,对主茎日生长量在1.2cm以上棉田头水前用缩节胺15.0~22.5克/公顷、二水前用缩节胺30.0~45.0克/公顷;打顶后5~7d视棉花长势用缩节胺30.0~75.0克/公顷,8月10日前后视棉花长势用缩节胺30~75g/公顷重控封边心。
(6)按需给水、灌水。现蕾后高密度棉花群体耗水量增加,随气温增高及耕作层含水量降低,棉田的干旱倾斜期、干旱期提前,应及时给水、灌水以确保棉花正常生理代谢对水分的需求;沙性重、盐碱重地块可适旱情早给水、早灌水,做到自出苗后至棉花停水后的片块、条田补水;正常棉田视棉花受干旱胁迫情况给水、灌水,6月10前后开始灌头水;头水灌的早的棉田,头水、二水间隔期要适墒情延长,灌二水后三水要跟上,棉花生育期内需灌4个水,每水灌量在100m3左右;头水灌的晚的棉田,二水要跟上,三水要适时,每水灌量在100~150m3;灌水量因土壤沙化程度、盐碱程度及保水肥能力而定,到8月20日前后停水。
(7) 切实开展有害生物的防治。盐碱地棉花播种偏晚、保苗差、长势差,如遭有害生特危害就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及伏前总生殖量;因此要注意虫情测报,综合防治虫害,保护利用天敌;铲埂除蛹,消灭虫源,种子包衣防治苗期虫害;人工仔细、反复“早查、早掐、早涂、早杀”及点片发生点片挑治,把害虫消灭在迁飞或扩散前;棉麦到茬或轮作苜蓿,蓄养或人工养殖天敌;种植玉米诱集带,杨树把与频振式杀虫灯诱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