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起亚的开拓海外市场经验- 长期以质量为核心 短期通过设计来改变


 “现代起亚这几年开拓海外市场的经验表明,长期是要以质量改善为核心,短期内可以通过造型设计来提升,这样效果来得更快。”曾担任福田、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现为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党委书记的李峰对本报记者称。
   在国内车企纷纷拓展海外市场、渴望成为国际性车企的时候,近十年来,现代-起亚迅速成长为全球第四、第五大的国际汽车巨头,被丰田、大众不约而同的认为是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中国车企与现代-起亚同处东亚,在起步的时候都以低价来开拓市场,具有很多的类似性。


    李峰有过多年福田、奇瑞本土品牌高管的经验,现在又成为北京现代这个合资企业的中方一把手,现代起亚以及和国内本土品牌的优缺点一目了然。他甚至认为,中国国内市场还那么庞大,本土车企没有实力甚至暂时也还没有必要跑到国外去开辟疆土。
  
   怎样才是真正强大的车企?

    目前全球范围内公认的强大的汽车企业大众、丰田等,不仅是在本土市场牢牢占据了主导地位,海外市场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大众2009年629万辆的销量中,在德国本土仅销售了124万辆,其余的500万辆都是在海外实现,占到了近8成的比例;而在丰田近800万辆的销量中,日本本土的销售比例也只有200多万辆,2/3是通过海外市场来实现的。即使年销售规模在500多万辆的现代-起亚在海外韩国也只有100万辆左右,三者在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欧美和中国市场均拥有一席之地。
  相比而言,标致雪铁龙、菲亚特大部分的产销量都基本上是通过欧洲的本土市场来实现的,为一个区域性的公司,在大家的心目中也并非是强大车企的代表。
  中汽协统计,2010年1-8月,中国汽车出口量前五大的企业依次为奇瑞、长安、长城、东风和北汽,分别出口5.73万辆、4.06万辆、3.77万辆、2.93万辆和2.41万辆。在海外市场销量最大的车企奇瑞已经拥有十几家工厂,但年销量不及大众、丰田一周在海外的销量,并且大多数市场是集中在东南亚、中东等这些竞争并非激烈的地方,离真正的一流车企还有很大的距离。


   常抓质量

   大家都知道,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道,可真正能长期坚持的企业不多。“韩国现代的成功的重要经验就是狠抓质量,并且坚持不懈的抓。”李峰说。
   “北京现代近今几年来没有出过大的质量事故,这与现代常抓质量不无关系。”北京现代的一位经销商也对记者称。
   实际上,在现代汽车上世纪80世纪80年代开拓美国市场时,从最难的海外市场开始做起,但由于质量不佳,品牌也不好,吃了不少苦头,差点就要打道回府了。这一影响至今还存在。J.D.Power的调查显示,近两年来,现代在美国的质量提升与福特几乎一致,但购买意向的增加却远远不及福特,这与现代早期留下的质量不佳不无关系。


   1999年,郑梦九出任现代起亚会长,就推出了品质经营的思路,这一做就是十年。2002年3月,品质管理本部第一次在首尔现代大厦设立,仅接着第二年在北美和海外新设品质管理组织,针对维修和品质进行统筹管理,为敲开世界汽车市场的大门,全力推进品质改善。设立“全球品质状况室”,对世界20多个国家的现代汽车的品质,进行全程监测,推行24小时 365天工作制。现代努力得到了回报,2004年的美国J.D.POWER新车品质调查(IQS)中,现代首次超越丰田在一般品牌领域荣登第四位。之后,现代起亚汽车高歌猛进,在2006年,2009年分别在一般品牌领域占据榜首。2010年6月18日,J.D.Power调查结果,现代汽车再次力压丰田、大众等汽车主流品牌,入主三甲。
  2010年,现代汽车更是对未来进行了展望,以“每年将品牌认知度和形象提高20%;生产10年内不发生故障的汽车;2015年在全球所有的品质领域都达到TOP 1”。
  在北美市场,现代-起亚汽车的经营有了收获,今年现代品牌销量将超过50万辆,起亚的达到30万辆,现代-起亚的销量将超过80万辆;而在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今年最终销量将超过100万辆;在对汽车品质要求最高的欧洲市场的亚洲车企中,现代销量已超越丰田,位于第一。
  J.D.Power全球负责人11月份在美国对本报在内的少数中国媒体表示,尽管近几年来中国本土品牌进步较为迅速,但与国际品牌相比,IQS领域还有不小的差距。
   经过这几年的功夫的发展,国内的本土汽车品牌越来越渴望敲开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大门。在安全和环保越来越受重视的欧美市场,中国本土品牌的低价小车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单凭价格取胜。中国车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含金量,才能跨过俄罗斯和欧美市场的高门槛。
   这方面吃过亏的中国车企并不在少数,华晨原来与德国签订了一个十几万辆的订单,但ADAC(全德汽车俱乐部)对骏捷所做的碰撞实验显示,该车只得到一星评价,被评为是“一堆废铁”。奇瑞的旗云在俄罗斯也有类似的经历,虽然其中不排除是有偏见的成分,但都降低了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质量形象。

  短期内可以通过造型设计来提升

  质量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对于渴望在国际市场上实现突破的本土车企而言太过漫长了,但通过造型设计的创新来吸引消费者已经成为现代起亚崛起的一个捷径。
   “对本土品牌而言,从设计来改变是比较容易见效的事情,只要花了2个亿请个好的设计师团队就容易达到了。”李峰说。
   现代和起亚均以重金从欧洲挖来了顶级的设计师,这一付出是值得的。现代的“流体雕塑”元素已经在国内得到显现,i30和ix35已经将现代的品牌带上了一个台阶。而新索纳塔在美国的实际成交价仅低出不到1000美元的情况下,月销量飙升至2万辆,紧逼雅阁和凯美瑞,靠的就是其所创新的造型设计;起亚的“desigh kia”元素在秀尔、福瑞迪、智跑车上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成功的帮起亚摆脱了“廉价、低档”的形象。
   在汽车技术日趋趋同化的今天,汽车的造型设计成为决胜的最主要因素。J.D.POWER最新的调查显示,在消费者不买这个车子的因素中,外观造型设计不好占到了第一位,为25%,甚至高于品质不好。
  在营销挂帅的国内车企,汽车设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一个新车发布会的花费可能上千万元,可投在设计方面的钱却少得可怜。双环汽车曾因为抄袭车型并禁止进入德国市场。可喜的是,设计从2009年开始获得了青睐,奇瑞、吉利、长城、江淮等甚至不惜重金聘请欧洲公司来设计车型,设计出不好精品车型。
 
  


  
  相关报道:前9月汽车逆差30亿美元
    中国是个贸易顺差大国,但在汽车上确实个逆差大国。可见中国汽车产品的竞争力。中汽协整理的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1-9月,全国汽车商品(含汽车零部件)累计进口金额407.81亿美元,同比增长90.59%,出口金额373.67亿美元,同比增长44.94%。贸易逆差达34亿美元。进口额比出口额高9%。而且汽车零部件是中国汽车商品中的一大内容。如果只看汽车整车(以下简称“汽车”),则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幅更大。


  2010年9月,我国共进口汽车6.63万辆,进口额23.13亿美元;出口汽车5.14万辆,出口额5.98亿美元。进口量仅略高于出口量,而进口金额却是出口金额的4倍以上。若以1美元等于6.6元人民币计,则9月中国进口的汽车的平均价为23.03万元人民币,而出口的汽车的平均价仅为7.68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