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仍有保险业务员驻点 银保“双赢”如何与客户“共赢”


银保“双赢”如何与客户“共赢”

  • 发布日期: 2010-11-29 00:00
  • 作者:本报记者 刘英潮 实习生 李 阳

 

 

银监会日前发布通知,明令禁止保险人员进驻银行进行保险销售,同时每个银行的保险销售网点只能代理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在银保合作的新背景下,普通市民在银行买保险是否有变化呢?

多家银行仍有保险业务员驻点

连日来,记者以客户身份走访了本市近10家银行的基层网点,发现确实已不存在一个网点代理超过三家保险公司业务的情况,但大部分银行仍有保险业务员驻点。

通过调查对比,记者注意到,不同保险公司在银行大厅的待遇不同:有的保险业务员形象以及工作环境与银行员工并没有区别,工作时间很有规律性,有的保险业务员甚至直接将记者带到银行VIP客户间“谈生意”。记者在长江道一家银行表示要办理保险,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说该网点代理了两家保险公司的业务,但保险公司业务员午休去了,她可以帮记者打电话将他们找回。在平山道的一家大型银行营业点,据银行人员告介绍,在他们这里长期驻扎的有三家保险公司人员。在鞍山西道上的另一家大型银行,当记者咨询保险业务时,走过来两位着便装的自称是某大型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当记者问他们关于银监会《通知》的问题的时候,两位均表示他们公司是有信誉保障的,不存在有些小保险公司的无信誉现象,不在通知的限制之列。

记者从天津市银监局获悉,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是11月初下发的,但是通知中没有具体标明保险人员撤出银行网点的“最后时限”。据有关人士介绍,新政策应该是文件下发之日起就执行,但是本市多家银行仍在等待总行转发的配套细则。此外,据本市保险业协会有关人士介绍,此文件并不是中国保监会所发,保险人士基本也是从新闻报道上了解该通知的大概情况,基层保险人员对通知的理解不甚详细。从两部门的回答可以看出新政策在落实上有“空白”的主要原因。

银保合作“利益链”难破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深层次的银保合作“利益链条”关系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理顺的。特别是对于银行来说,代理保险业务能赚来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银行多年来就把员工代理保险的业绩与奖金挂钩。银行非常愿意关照合作关系比较长、品牌比较大的保险公司的产品,而且会更加配合保险人员完成业绩。而如果银行要直接“清退”保险业务员,银行员工的日常业务很多,有代销保险资格的银行员工数量有限,在销售保险业绩方面,反而不如保险业务员在场的效果好。这也是银行和保险的传统“双赢”合作链条非常牢固的深层原因。

普通市民对银行代卖保险怎么看呢?接受调查的大部分市民反应很平静,但是记者也遇到了有少数市民反映说,家人曾在银行误买过“高息理财产品”,后来发现上当了,实际买的是保险,家里急用钱时取不出钱来。记者还在一些银行佯装买保险时被热心市民劝阻:新闻报道不让进银行买保险了。

一些金融资深专业人士指出,银监会发布的新通知是为了提高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服务质量,规范银行和保险业务市场,对可能存在的有损客户利益的行为加强监督和管理,并不是杜绝银行卖保险。其中的关键是,银行和保险公司要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只有客户真正满意,才是“双赢”的基础。金融机构不能过于强化收入指标的考核,对银行人员和保险业务员受利益驱动的营销行为要管理到位,确保客户利益,让银保合作与客户真正“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