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的增长不应成为一种惯性
北京“治堵”新政及其《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正式出台,引起了国内汽车企业界的忧虑。其中最最担心的是“首都效应”会不会引起国内其它大中城市群起而仿尤。这种担心甚至波及了海外股市。在欧洲,当天大众、宝马、戴姆勒的股价以5.1%~4.4%的幅度领跌欧洲股市;韩国现代和起亚股价也应声而跌3.4%~3.5%。新任工信部部长苗圩曾经说过:“要解决用车引发的社会问题,不能依靠‘限制汽车发展’的方法,而要用创新方法和手段加以解决。”
但北京作为一个城市,在目前交通如此拥堵的情况下,仍把今年的汽车上牌量控制在24万辆,已经是不易了。这是北京市对中国汽车工业今年发展的一项贡献。上海的年上牌量还不及北京的1/2。
2010年全国汽车产销超过了1800万辆。汽车保有量将达到甚至超过1亿辆(包括低速汽车)。在过去5年中,中国新增的1亿吨炼油能力,全部被3500万辆新车吞噬掉。目前国内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经高于55%。作为大国,这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据最新报道,中俄原油管道将正式输油,未来20年每年向我国输出1500万吨原油。但其油价和出口关税将随国际油价走高而推高。从元旦开始,仅关税一项已提高至317.5美元/吨,也就是说,目前的原油价格实际上已经超过130美元/桶(含税)。今后如何尚无法预测。这几年来,石油消耗量过大,促使国际油价上涨,由此也带动了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以93#汽油为例,目前的油价不仅破“7”,而且已经是2003年的2.29倍,比“十?五”末涨了77.75%。2011年国际油价受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还将继续上涨。除此之外,还有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存在。因此,这种超过30%以上的高速增长是难以为继的。即便是今年汽车销量保持去年的水平,实现零增长,那么到“十二?五”末,汽车保有量将达到或超过1.5亿辆。据清华大学的一项研究,根据中国的能源、其它资源、环境等综合因素的承受能力,汽车保有量的极限也就是1.5亿辆。因此对汽车工业的发展要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两位数增长不应成为一种惯性。北京市的交通拥堵,只不过是环境(包括道路)“不可容忍”度的一个缩影而已。如果没有大量汽车出口的支持、如果没有大量的新能源汽车诞生,中国汽车工业难言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