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
2月1日,有网友称,捡到一份“天邦达成都公司中秋国庆双节客户慰问明细表”。该表显示,四川省建设厅、人事厅、省国资委等多名官员成为公司的慰问客户,多名厅级官员被慰问金额为5000元。公司一名工作人员称,确曾有过这样的计划,但未获批准,没有实施。(12月3日《新京报》)
多名厅官被一个公司慰问金额为5000元,这已经是行贿受贿了!在受贿罪的量刑标准上,5000元不是一个小数。这些钱公司到底送出去了没有,这几个厅官到底收了没有,这已经不是公司自己的事情了,而需要相关部门,比如纪检部门等来个深度介入。
事实上,当事公司自查根本不可能给公众真相。比如,公司回应说“表格上没有签收人签名,因此不能证明钱已发出”,可问题是,给领导行贿有多少要领导签字的?又比如,公司称这个表纯粹是分公司“瞎弄的,为了好走账,欺骗集团公司”,“子虚乌有的事情,把这些领导牵扯进来,拿这些领导糊弄我们”,可问题是,这个清单“经过制表、审核、审批三道程序,分别有公司相关负责人手写签名”,而且还有“具体经办人的手写签名”。
自查没真相,“他查”就该登场了。可我们不知道当地纪检部门的态度。
舆论是促使官方介入的最好办法。可有时候,舆论又往往跟着热点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因为大,因为神奇,每天都会上演荒唐和奇怪,这些荒唐和奇怪都会成为热点。而且,每一个都足以引爆眼球,让前一个黯然失色,迅速成为冷点。一旦冷却,无论是当事人,还是调查当事人的人,抑或是那些本该有所介入、有所回应的部门,都会掩嘴窃笑。
正因为每一个监督都不能善始善终,使得当事人认为媒体监督、民众围观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面对监督和围观,他们不仅没有丝毫改变,反而变本加厉。因为他们知道,监督和围观会被另一件热点迅速代替。而一旦被另一个热点代替,他们就万事大吉了。于是,我们发现,尽管一个热点接一个热点,一个围观接一个围观,可一切如旧。
以四川天邦达公司的“慰问清单”为例。因为“慰问清单”是捡到的,尽管比一封举报信更有力量,但毕竟没有具体的、执著的、没有回应决不罢休的举报人在后面催着,而媒体又不可能始终关注——它关注的都是最新的热点。这样一来,“慰问清单”难有结果。
这不能说不是媒体监督、民众围观的悲哀。怎么办?一方面需要我们的媒体和民众不断地监督和围观,直到事情水落石出,另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比如纪检等,及时回应——而且这也是分内的工作。唯有如此,媒体监督和民众围观才会有效,我们的社会才会一点点的进步,发生在公权力身上的恶臭才会慢慢消失。所以,官方对“慰问清单”不能袖手旁观。
http://news.163.com/10/1203/02/6MUP0G8R00014AED.html
“慰问清单”尚需“官方调查”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