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李沧东电影《诗》的影评


                 诗的背面是残酷

/孙孟晋

一个现代人如果经历了官场的洗礼后,依然保持着惊人的追求,是值得好好尊敬的,他不叫王沧东,他叫李沧东,之前担任过韩国文化部要职。

我相信李沧东是看开了,他的新电影《诗》找不到《绿洲》、《薄荷糖》时期的外倾的张力。他学会了在人生的背面轻轻地勾勒残酷,人,有他面目全非的另一面,也许是欲望的蹂躏,也许就是一种无名的怯懦,李沧东在直面这种人背后的东西。

《诗》,从结构上看,是双线齐头并进的,一位做外婆的老年妇女为了实现幼时的愿望而读诗歌写作班,但这条线索是一根副线,它宛如游离于人的意识背后的那一丝冲动,时时地将有趣的和无趣的生活勾勒出色彩。

外婆和外甥生活在一起,外甥和其他五位中学同学强奸了一名女同学,而这名女生从桥上纵身一跃而结束了生命,五位家长和学校为了逃避罪责和名誉损失,联手摆平死者的父母。

看似本片的重点在展示人类的冷漠上,以及对社会世态的无奈处理。但从电影的极其克制这一点上,你又该相信,李沧东讨论的远不是这些。

那个在流水中浮起尸体的女中学生,只有一个镜头,她被强暴的细节也没有,但她和外婆恰恰成为了映照,尤其电影的后半部分,这个被糟蹋掉的生命成了老妇人日夜牵绕的一个物体。

最终,她们将合而为一。

她跑到河边、桥上,最动人的是,她的白色帽子飘落时,宛如生命坠落的重复。这是一个被糟蹋的生命对另一个被糟蹋的生命的救赎,老妇人的人生故事没有交代,她只有一个女儿在城市里。

李沧东隐喻的是什么?这个患有健忘症的老人简直不敢相信外甥做出了一件如此愚蠢的行为。一个念头在银幕上写着,她的身世,她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的遭遇是什么?

有意思的是,最后警察还是带走了外甥,一个警察接过了羽毛球拍,和老妇人对打。这是非常极致的心理活动,真正的内心崩溃应当有息而无声。她的非道德却亲情的努力付诸东流了,直到这个时候,你才明白她的第一首诗歌是这样写成的,不断地和女中学生对话,乃至两个人成为一个人。

人生有多少互为伤害?人生又有多少隐性的罪恶?这是一部东方的救赎电影。策兰说,死亡是花,只开放一次。我想说,死亡是梦,每天开放一次。

欲望,每时每刻让人折向另一个地方。诗歌,就是这期间的变奏,它可以是失足的灵音,也可以是无耻的高歌。当我们卷走遗憾的时候,也在为罪恶付出代价。没有什么诗意可以不变而辉煌的。

它就是一次灰色的旅程,生死,一线之间。当你明白了所有的答案,你还有勇气继续活下去?这是另一个答案。

盼望着希望,它应该根本不存在。

不要随便说悲哀,让肉体一点一点地通透起来。

亮了。

 

(刊登在今天的《上海一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