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教育期待
2010年给未来十年的中国教育带来希望,总书记再次重申了优先发展,总理划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纲要》规定了详尽的目标和措施。教育经费占GDP4%,提高教师待遇和素质,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
然而,如果找不到具体的行动路径,理想怎样变为现实呢?
自1993年就谈论的GDP4%,直到2009年达到3.59%。原因何在?不妨在中央、省、地、县四级预算内拨款所占同级财政支出比例中比较,额度越大比例越低,中央不超过5%,省地徘徊在10%,县级均在20%以上。拨款理念“分级管理”等于“分级支出”,拨款方式“三个增长”等于达到法定支出增长,如果不变,4%依然……
“择校”根子在优质资源,优质与否主要体现在教师。“最光辉”的职业是精英人群的第一选择吗?选用标准和入口机制如何建立?不能上岗的可否有个换岗的出口?待遇、编制、颁证、入岗、评价、流动,如果不是通盘的“精选”,“择校”依然……
管理体系从上至下,检查评比应接不暇,基层之苦不堪重负。不解:互联网时代为何不采用适时的自动数据比较和图像展示,从北京到边寨,从管理到教学,优劣比较科学生成,可一目了然……
老百姓关心“自家娃儿”能否享受公共优质资源,有限的优质对普通百姓来说,不在能不能上,而在平不平等。在国家层面上考虑中小学招生,不能将希望寄托在校长们都能够自觉抵制诱惑和犯了事“从重从快”上,贵阳市招生网“自动排序、自由选校、自然录取”已成功运行三年,全城无人不满意,但其他城市无人问津,心中惑然……
“减负”是行政措施奏效的吗?否!不同的儿童“疑惑”不同,能否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解惑”,这不是老师反复讲、学生反复练就能成功的事。找到“卡壳”一下“点醒”,网上集中优秀教师的“解惑”智慧,华人汉语世界共同享受资源,互联网时代再不是幻想,希望正在点燃……
拨款、用人、管理、招生、学习等五个方式的改革,或许可以从根本上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的设想,2011年,我们期待着。
2010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