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 以 天 下 奉 一人
周英杰
当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派传人赵荣琛先生去年在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自传性质的著作——《粉墨生涯六十年》。
我虽然还没有得见这本书的全貌,但却有幸在2006年12月29日的《文汇读书周报》上读到了一篇节选自该书的不长的文字,题目为《我为 毛 主 席唱京剧》。该节文字讲述的是作者在1962年后的一段时间为伟 大 领 袖提供“特殊服务”的故事。由于该部分的文字具有非常重大的史料研究的价值,为了防止在转述时失真,我在这里特将其中的两个段落做整体性的原文引述 ———
在1962年以后,我还新增了一项被“传差”的使命:不断被招进中 南 海,为毛 泽东 主 席演唱。“传差”常常在半夜,专人上门,汽车接送,晚间方去,凌晨始归,一切围着毛泽东的夜生活转。有时同去的还有其他方面的艺术家,侯宝林就曾碰过面。
“我们的演唱大多是在舞会上,为毛 泽 东消除工作疲劳。中南海常在夜间为他一个人举行舞会(据说毛 泽 东最喜欢跳舞和听戏)。舞厅不算小,乐队伴舞齐全,有十来个年轻女性坐成一排是伴舞者,为首的那位主要是陪毛 泽 东跳。……我们的任务是,在跳舞暂停、毛 泽 东休息抽烟时,我们便佐以文武场面进行清唱。舞会再起,他又迈着方步跳起来,我们则在旁休息,等着下一次表演。
赵荣琛先生肯定不是历史学家,这一点当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在读了他的这两段纯粹的回忆性文字之后,我却觉得他的确是有“良史”之才的。应该说,他的这两段文字写得冷静而客观,丝毫不带感情色彩,纯然就是记叙,确有史家的风采。而我们每一位阅读这两段材料的读者,却可以从中窥见出很多为现在的由当代人所书写的当代史所隐瞒了的事实,因此实在不失为了解那段历史的难得的第一手的好材料。别人且不论,我在认真阅读之后,就从这两段文字中看出了以下几个不能不指出的问题来。
首先,请大家注意赵文中所提到的1962年这个年份。熟悉点共和国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1962年正是所谓的“三 年 自然灾害”刚刚过去的时间。根据国家统计局已经公布的档案数字,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饿死的人数在千万人以上。河南省的一些县更是整村整村地灭绝。在这样的一种严峻形势稍有好转的情况下,我们慈祥的伟 大 领袖就已经开始夜夜笙歌,又是跳舞又是听戏,真不能不使我相信,他的确是有一种罕见的“泰山崩于前而不动于色”的大将风度。这样的一个人,据说在“三 年 自然灾害时期”似乎连“红烧肉”都不吃的。但我在看了这个材料后,对这种“宣传”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其次,从赵文中可以看出来我们的伟 大 领袖是很喜欢跳舞的,这一点也可以从其它的著作中得到证实。如此迷恋跳舞,舞技应该很娴熟吧?但根据赵文的描述:他的跳舞是“迈着方步跳起来”。“迈着方步”不是在“跳舞”,是在“走路”,这是连像我一样的“舞盲”都通晓的浅显的道理。我由此而怀疑伟大领袖的舞技其实并不像他的政治手腕那样高超,所谓的“跳舞”不过也就是抱着个年轻漂亮的小姑娘摇摆摇摆而已。我当然不能说他像醉翁亭上的欧阳修一样是别有所乐,但是倘若有人在参考了其它的关于这段历史的一些专著之后,做出这方面的结论,我也只能表示沉默。
行文至此,我想到了我在参观北京故宫时的经历。
北京的故宫我只于1995年去过一次。现在想来,故宫里的风物于我是大半都忘怀了的,但唯独对其中一座建筑前面的廊柱上所镌刻的一副楹联记忆犹新,那上面写的是:“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我不知道这是何人何时所写的楹联,但从字里行间看,这是一副告诫皇帝不要挥霍人力物力的楹联当是确凿无疑的。而这样子的提醒也并非是空穴来风,因为中国最有名的暴君秦始皇就曾经“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汉书•食货志》))。这使我领会到,即使是在皇权专制甚嚣尘上的明、清时期,朝廷上下(包括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其实也并不缺乏对于个人权力的警惕之心,至少从表面上还肯承认:皇帝是治理天下的,而不是由天下来供着的,绝对不能像那个秦始皇那样任意胡为,否则必定导致天怨民怒,自己制造出陈胜、吴广式的人物来。
按道理说,相对于那个早已经远去了的时代,我们后来所经历的这个没有皇帝的时代,大约总是要比原先那几千年的皇权专制时代进步很多吧?但在看了赵荣琛老先生的这段回忆之后, 我们大约只能做出相反的结论来。至少在这件事情上,历史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是大大地倒退了一大步。
感谢赵荣琛老先生,感谢他在为后代人留下了如此珍贵的资料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知道“复辟”有时并不像袁世凯非要做皇帝那样昭彰显著,“复辟”其实大可以表现得更加隐晦而不为人知。
2007年1月21日改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