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纠错(815)
对于 duìyú
(1)对于一位电影导演,沈西苓的感情生活是比较单纯的,这与他本身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江南》2006年第3期第168页)
“对于”是一个介词,它所起的作用是引进作为句子主干语的动词所表示动作的受事方或关涉方。“对于”的这个作用决定了它只能用于以动词作为主干语的句子中,也就是说句子的主干必须表现出动作性状。但这个句子并没有动作性状,“对于”的宾语“一位电影导演”只是“沈西苓”的身份介绍,根据这个意思,应把“对于”改为“作为”。
(2)对于退伍将领的声音,布什政府以及国防部仍给予拉氏巨大支持。(《新民晚报》2006年4月16日第A14版)
(3)现在的学生性格普遍外向活泼,对于严肃古板,高高在上的老师,在课堂上天性受到压抑,在课堂外则敬而远之。(《扬子晚报》2002年8月16日第B9版)
(4)魏教授提醒爱美女性,对于气温变化较大或湿度较高的季节,不宜长时间穿短裙在外行走,一定要穿,也应通过穿护膝等措施来保护膝关节。(《新闻晚报》2002年12月20日第1版)
“对于”引进全句动词主干语的受事方,这种性状决定了“对于”的宾语必须能够接受这个动词的支配,两者可以建立合适的动宾关系。但是,第二句中“对于”的宾语“退伍将领的声音”并不是全句动词主干语“给予”的受事方,而是行为主体“布什政府以及国防部”在从事“给予”这一行为时所面临的情况,因此“对于”的使用是不合适的;第三句的情况有点复杂,“对于”的宾语“严肃古板,高高在上的老师”应该是下文两个句子所描写的动作的涉及对象,但是,“老师”可以是“敬而远之”的对象,却不是“天性受到压抑”的对象,可见介词结构“对于严肃古板,高高在上的老师”不能同时为这两个句子服务。第四句中“对于”的宾语“气温变化较大或温度较高的季节”既不是动词主干语“穿短裙”的受事方,也不是其关涉方,而只是这个动词主干语所描写的行为发生的时间,“对于”不能适用。第二第三句都可把“对于”改为“面对”,第四句可把“对于”改为“在”。
(5)读了杨绛先生的新作《我们仨》,深感我缺少对于这样的德高望重的老师的请教、问候、学习与来往。(《读书》2003年第8期第118页)
介词“对于”的宾语“这样的德高望重的老师”指的是人,整个句子是用来表示其与“我”的关系的,这种关系用介词“对于”不合适,应改为“对”。但是,介词结构“对……”可以服务于“请教”、“问候”、“学习”,却不能服务于与它们并列在一起的另一个动词“来往”。再者,“这样的德高望重的老师”一语中的结构助词“的”用得过多,前一个“的”可以删去。综上所述,全句应改为:“读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深感我缺少与这样德高望重的老师的来往,缺少对他们的请教、问候和学习。”
(6)对于“左”的那一套,他深受其害,也深恶痛绝。(《上海文学》2006年第3期第97页)
由介词“对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对于……”通常是服务于句子主干语的,它可以服务的主干语可以是一个并列成分,在这个时候需要注意介词结构“对于……”必须与这个并列成分中的所有内容都能搭配。在这个句子中,介词结构“对于‘左’的那一套”只能与“深恶痛绝”搭配,不能与“深受其害”搭配。全句应改为:“‘左’的那一套,使他深受其害,因此他对其深恶痛绝。”
(7)全球的制造商同样可以依靠这一管道将产品毫无阻隔地输入中国,对于国内已具价格等优势的行业,这不足为惧,但对于尚处在稚嫩期的行业,这是一个巨大的危险。(《南方周末》2003年5月29日第15版)
“对于”可以构造成“对于……来说”、“对于……而言”之类的固定格式,表示判断或评议某件事的角度。这个句子出现了两个同样的介词结构“对于……”,其中介词“对于”的宾语“国内已具价格等优势的行业”、“尚处在稚嫩期的行业”,是作者作出“不足为惧”与“是……危险”这种评议的角度。当“对于”派这种用场的时候,它必须在其宾语之后加上“来说”、“而言”之类的话语,让这个介词结构成为“对于……来说(而言)”的形式。根据这样的原则,应把“对于国内已具价格等优势的行业”和“对于尚处在稚嫩期的行业”分别改为“对于国内已具价格等优势的行业来说”和“对于尚处稚嫩期的行业来说”。
另外,句中“国内”一词出现在“全球的制造商……”之语之后,在理解上容易产生歧义,宜改为“我国”。
(8)对于痛苦来说,小胖子并不陌生。(《中篇小说选刊》2008年第6期第7页)
这个句子的情况正好与上句反了过来。“痛苦”是动词主干词“陌生”的受事对象,在不是行为主体“小胖子”对其的判断,因此不宜套用“对于……来说”的格式。应把“对于痛苦”后的“来说”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