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首访澳门侧记


温总理首访澳门侧记 (转载)
  澳门温度
  11月12日,我作为外交部工作人员先期抵达澳门,参加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的翻译和接待工作。离开北京时,最低气温已降至零下一度,而我乘坐澳门航空公司航班抵达目的地时却热气扑面。上车前往四季酒店,车内居然开启冷气。在工作间歇,我忙里偷闲来到酒店的游泳池锻炼,没成想竟然是室外泳池,刚下水时虽然略感凉意,但浸入水中不一会就通体舒泰。年关已近,对于天寒地冻的北方,气温仍有23摄氏度的澳门堪称人间仙境。
  一名葡萄牙外交官一语双关地对我说:“欧美正在严冬里操心取暖,澳门却在盛夏中轻松度假。”气温如此,经济也是这样。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双重打击的葡萄牙,今年真是陷入了经济寒冬,为摆脱负增长而苦苦努力着。反观澳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曾连续四年经济下滑,而自从1999年12月20日重回祖国母亲怀抱,开启了“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纪元,澳门特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宣布,特区11年来GDP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增幅更是高达惊人的40.2%。特区人均GDP近四万美元,人均寿命近82岁,这些指标在亚洲乃至世界都名列前茅。
 "从中国地图上看,就像伸向大海的一枝美丽莲花,荡漾在祖国南海的碧波上。高耸的望洋灯塔,逶迤的南湾湖,著名的三巴圣迹。妈阁紫烟,似一幅幅写意丹青,赋予澳门无穷的魅力。”
 澳门全年入境旅客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是当地人口的40多倍。更可喜的是,特区政府高度重视“以民为本”,不断加大民生“红包”的派发力度,今年推出的“现金分享”计划规定,每名本地永久性居民可获得特区政府发放的6000澳门元的现金补助,每名非永久性居民也能相应获得3600澳门元的现金。特区政府实施这项计划的总开支超过33.8亿澳门元。对于亲身经历过澳门回归仪式的我,目睹一块块从海上填出的新地,一栋栋平地拔起的摩天大楼,一张张特区民众开心的笑脸,不禁由衷地感慨澳门回归后的巨大变化,赞叹它日益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
  特区热度
  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是澳门数年一度的盛事,温总理来澳门的消息更是吸引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澳门新闻局表示,1500多人出席论坛开幕式,600多人参加欢迎晚宴,近400名各国记者专程前来采访报道。对于人口只有40多万的澳门特区,这样的规模可谓浩大,搞好保安工作实属不易。从特区政府到普通百姓,都为欢迎总理到访以及办好这次国际会议投入了巨大热情。
 此次参会的许多代表团都下榻在四季酒店。酒店大门外,众多警员来回巡逻: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就近驻守,随时待命;目光敏锐、精悍干练的壮汉们用微型对讲机不断联络,四处巡视。大堂入口处足足站了20多名警察,有穿制服的,有着便装的,有男有女。大堂中央竖立着安检仪器,所有人都必须将行李、手机甚至钥匙放在传送带上经X光检查,人则要通过安检门。就连去餐厅或去卫生间后再想上电梯去房间,也需要过一次安检门。代表团成员都分发了颜色各异、带彩色照片的证件以及徽章,经过安检门时,持证人的全部信息就会出现在警方的显示屏上。虽然着实麻烦,但能确保万无一失。
 13日一大早,我们驱车前往东亚运体育馆,沿途广场上飘扬着彩旗,两旁站满值勤的警察以及志愿者。从四周的热烈氛围、同事的步履匆匆、记者的争先恐后,以及开道车的警笛、纷沓而至的贵宾、热烈交谈的行人身上,都能体验到重大事件之前一种难以言表的紧张、忙碌和激动。体育馆戒备森严,场内外进行地毯武检查。如同奥运会一样,会场入口设立安检中心,X光机及金属探测门等设备一应俱全。我和同事们经过层层过关,终于进入会场坐进同传箱开始准备,上千位不同肤色的嘉宾鱼贯而至,他们满面笑容,相互问候,欢声交谈,合影留念,显然是把合作论坛当作难得的团聚。
 上午10点,温总理与葡语国家领导人出现在开幕武会场,全场起立鼓掌。在《坚持多元合作 推动共同发展》的主旨发言中,温总理提出,将发起设立规模为十亿美元的中葡合作发展基金,在双边框架内向中葡论坛的亚非与会国提供16亿元人民币的优惠贷款,为亚非与会国培训1500名官员和技术人员,并提供为期一年的1000个来华留学政府奖学金名额,各提供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医疗设备及器械。发言中,温总理以“兄弟”形容“中葡论坛”的七个葡语国家,指出“中葡论坛八个兄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还引用葡萄牙语中富有哲理的俚语“合作是生命的港湾”,得到与会者经久不息的掌声。
 欢迎晚宴也是在这个会场举行,特区精心准备了具有澳门特色的菜肴,每道菜名都独具匠心--欢乐满濠江、金凤喜升平、福星祥拱照,同享好成果、多姿添多彩、喜庆乐洋洋、甜蜜笑颜开、万紫影千红。澳门治安警察局银乐队还现场演奏助兴,曲目中既有东北民歌联奏、凤阳花鼓等中国乐曲,也有古老的葡语国家本土民歌,更有《今夜无人入眠》等世界经典名曲。佳肴美曲令人陶醉。我还注意到,上午开幕武时主席台的背景板是一片绿色,而欢迎晚宴则转换为满目金黄,或许这象征着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吧!
  行程密度
 温总理曾经说:“我没有去过澳门,可是有一次在珠海出差,坐船围着澳门转了半圈。因此,到澳门走一走,看一看,特别是接触澳门的广大民众,一直是我的心愿。”11月13日上午,温总理乘专机抵达澳门后即表示:“这是我第一次踏上澳门的土地,我心情非常激动。来澳门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情。”到14日傍晚告别澳门,温总理虽然总共停留时间仅30多个小时,但却出席了国际会议,与东帝汶总统、葡萄牙和莫桑比克等国总理会谈,会见了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特区行政、立法、司法机关主要负责人以及一批社会精英,接见了中央驻澳机构和主要中资机构负责人,参观了澳门重要的名胜古迹--大三巴牌坊、大炮台和澳门博物馆,还有大学、医院、文化机构,接触了成百上千的澳门学生、企业家等各界人土,走访了普通市民,并向澳门各界群众发表了演讲。总理一路行来,风尘仆仆,马不停蹄,高密度的访问行程如期完成。 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温总理一再赞叹,“澳门是个有文化、有文化底蕴和文化潜力的地方”,澳门媒体称,“这是历来中央领导人对澳门的最高评价”。 温总理表示虽是初访澳门,但踏上这片土地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就像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他在发言中说:“从中国地图上看,就像伸向大海的一枝美丽莲花,荡漾在祖国南海的碧波上。高耸的望洋灯塔,逶迤的南湾湖,著名的三巴圣迹、妈阁紫烟,似一幅幅写意丹青,赋予澳门无穷的魅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在鸦片战争之前,澳门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西式教堂、西洋壁画、西洋医学、西洋枪炮都经澳门传人中国内地。毕业于耶鲁大学的中国第一位留美学生容闳,就是在澳门就读后出国求学的。今天的澳门,中文葡文杂糅并用、中西建筑相映成趣、中西宗教和谐共存,让人感受到中西文化交汇融合、和谐共生的独特的味。”随后,温总理又强调:“回归祖国以来,是澳门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澳门同胞分享了祖国的尊严与荣耀。澳门的发展进步,是‘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一席话令澳门人士备感鼓舞。但同时,温总理也指出澳门存在的问题,许多矛盾还需要逐步解决,需要大家再接再厉,锲而不舍地继续克服困难。他提出四点希望:一,提高政府的科学施政水平;二、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三、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四、重视维护社会的和谐安定。这些殷切希望使特区各界感到澳门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澳门各界对温总理首次到来反响积极。《澳门日报》发表社论《温总莅澳带来中央的和煦春风》,感叹“欢迎仪式一切从简,没有预先布置的隆重排场,正好贯彻温总务实、简朴的作风”。《新华澳报》称此访使澳门许多居民喜气洋洋,《华侨报》强调;“温总向特区高层提出希望”,当地葡文报刊则以“中国雄心鼓舞葡语国家”为题重点报道了中方对外援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