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专访:年增40%,投资黄金不如投资翡翠


        本报记者   许烨   杨芸

     日前有媒体报道,30亿游资杀进缅甸炒翡翠。法国A&H时尚首饰集团艺术珠宝(中国)有限公司的运营总监陈志龙,是翡翠行业浸淫多年的专家。

       陈总监告诉记者,他与现下的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不同,他认为翡翠并没有被爆炒。陈总监认为翡翠价格的节节高升与翡翠资源的枯竭是分不开的。“这个要去缅甸参与过赌石的人才会有深刻的体会,我最近这次去缅甸赌石的时候,一看,翡翠的矿山已经整个被挖空了,山都翻过去了,整个场面是相当震撼的。全世界只有缅甸产翡翠,翡翠的资源也只有那么多,所以,我认为近两年翡翠年均45%的涨幅是合理的。稀缺决定了翡翠的价值。”

  陈总监认为,在奢侈品领域,翡翠之所以如此受到中国游资的热烈追捧,还是和中国的玉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中国古代,玉器是有财力的人才买得起的,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例如中国古代的皇帝,他权力的象征就是玉玺,这就说明了玉的文化特质。同样的翡翠、和田玉,在欧美,就很难被炒起来。“这除了和中国的玉文化密不可分之外,还和审美情趣有着很大的关系。东方女性的黄皮肤和通透翠绿的翡翠很配,东方女性佩戴翡翠饰品,确实有种别致的美感。慈禧太后、宋庆龄,都为佩戴玉饰的东方古典美树立了典范。”

  陈总监表示,再从投资的角度谈,股票的稳定性差;连一向稳赚不赔的房地产现在也开始有了房产税的担忧,投资房产的风险也开始显山露水;投资黄金,黄金虽然是一种贵金属,但是黄金价格的涨跌与战争等不可抗拒的因素相联系,升值潜力还是较为难以判断。与上述的三种投资品种相比,翡翠的投资优势就在于稳定,翡翠能够一直保持增值的状态,随着翡翠的日益稀缺,时间越长,翡翠增值越快。经过时间的累积,玉,就会随着成为一种文物,这是其他的投资方式都不能比拟的。

  除了稳定性优,陈总监还表示,翡翠玉器还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比如,一位中高层人士买到了一块很好的玉器原石,就完全可以将玉雕刻为自己玉器雕塑,摆放在住家或是办公室的显眼位置,这就是艺术品位的一种体现了。陈总监认为在未来的5年~10年时间内,翡翠玉器的年增长幅度不会低于25%。“翡翠玉器目前还是处于上升空间中,并未涨到底,普通老百姓都在消费着翡翠玉器,玉石基本上就不存在积压的问题,在4月~9月玉器的销售旺季,翡翠都是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游资像现在这样流入翡翠市场,不是没有道理的。翡翠的增值空间是有目共睹的。”

  最后,陈总监向有意投资翡翠的投资者们提出了3点建议:第一,不要贸然下手,轻信一些所谓专家的意见。一定要自己下功夫去了解翡翠的种、色、水等基本知识,在翡翠市场上,便宜肯定是没好货的。第二,借助于翡翠领域专家的知识,长年累月地练习自己鉴别玉器的眼光。好的投资眼光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速成的,一定要多看多练。第三,投资要投好货,要倾向于投资质量上等的翡翠。在翡翠投资这一块,反而是投资越高档风险越低。

  

  艺术品:先囤积再炒作后抛售

  2010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以近20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创下了该拍卖行历年单季拍卖的新高;5月,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总交易额达到21.28亿元人民币,造就了内地单季拍卖最高纪录,这也是国内拍卖市场首次单季总成交额跨越20亿元关口,不过这一纪录并没有保持多久,随后6月举行的保利春季拍卖会就轻松突破30亿大关,以33亿元人民币谢幕收场,再次刷新了中国艺术品单季拍卖最高纪录。

  据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去年同期,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翰海等6家拍卖公司总成交额63.75亿元,今年高达116.04亿元。

  今年的艺术品投资市场行情,明显已经从各大拍卖行春拍频频传出的捷报看见了端倪。

  近日,AMRC执行总监叶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拍卖行须对拍主资料实行严格保密,虽不能对参与艺术品拍卖的游资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今年春拍成交总额中游资所占比例,但通过定性分析可以肯定地说,今年春拍艺术品行情全面看涨游资功不可没。艺术品市场本身的回暖强力吸引着在股市、房市受挫的游资,游资的介入又像一剂兴奋剂,助推着艺术品行情全面看涨。

  可以说,今年以来艺术品当成了新的爆炒对象,艺术品投资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中国艺术品市场为何显现出如此火爆的行情?

  南京一家拍卖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受一些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民间资本退出了传统投资领域,导致了艺术品市场中热钱过剩。特别是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股市和楼市的不景气,大量资金被抽出,新的游资财团不断组成,大量热钱砸入了收藏品市场。于是,众多民营私企老板便成了各类艺术品的大买家。”  

  该负责人还表示,其实很多的企业家对艺术品的兴趣并非心血来潮。“这些老板认为,艺术品是可以全球流通的商品,而且从目前来看,艺术品的投资回报率基本都远远高于股票和房地产。再加上眼前中国国内投资渠道并不多,艺术品自然成为游资大量注入的选择。”

  一位分析人士透露:“炒艺术品已经成为一些江浙富豪现在最热衷的事业了,就像曾经的炒房地产、炒股票一样。而且炒作的手法基本一样,他们如果对某个书画家的作品感兴趣,就会想方设法先把这个书画家的所有作品买断,然后囤积起来,再斥巨资进行宣传炒作,最后适时抛售。”该分析人士指出,这些艺术品抄手的举动在不断刷新艺术品拍卖记录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国艺术品价位的大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