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议:外汇储备是用来花的
吸收境外热钱的池子究竟是什么?昨天终于有了答案:外汇储备。这与我三周前的判断充分一致,只是表述略有不同而已。
在三周前的一篇文章里,我曾写道:“有一点是明确的,在不改变现行外汇管理体制及思路的前提下,进入国内的境外热钱显然首先会被央行悉数吸收为外汇储备,随后再透过央行票据发行将相应的人民币外汇占款加以回收,即对冲因央行增加外汇储备而释出的人民币。这样看来,所谓热钱池子,只能是央行负责。”
从外汇储备到外汇占款,再从外汇占款到央行票据,直至央行负债的持续扩张(见图表)。最近10年来央行始终是这样操作的,因此,用外汇储备来吸收境外热钱的点子毫无新意,所不同的只是从前主要得自贸易顺差的外汇流入如今变成了没有贸易与投资背景的热钱。
然而,为什么要一再囤积外汇储备呢?
有朋友开玩笑说:属鼠的人都爱存钱。我也开玩笑地回应说:我不清楚你所谓“属鼠的人”是指何人,但像央行这样无节制地囤积外汇储备,与老鼠囤积食物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老鼠在夏秋两季囤积食物,是因为在雨季和冬季无法从地上获取食物,囤积的目的完全是为了食用。由于老鼠并不是食腐动物,因此牠绝不会无节制地囤积食物,能够满足地上重新长出食物前的需求足矣。老鼠可能是最珍惜粮食的物种,怎么能容忍湿乎乎的洞穴令食物腐烂变质呢?
据说老鼠的基因族谱与人类相差无几,因此,将人类囤积货币的习性与老鼠相比绝不框外。但必须承认,由于人类具有超凡的主观能动性,直白点说是欲望无限的物种,所以,由财富无限占有欲驱使的货币囤积行为,往往要比老鼠囤积食物来得更加过分,但也会因此变得十分愚蠢。
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总是爱讨论中国人为什么勤劳但不富有。在我看来,最大的原因莫过于过度囤积货币财富的坏习惯,等到囤积得差不多了,强盗就来了。自宋朝以降,二战之前,中国被列强掠夺的货币财富比自己花掉的还要多。所谓大宋朝,实为“大送朝”,先是送给了契丹国,随后是西夏和匈奴人的后裔。元朝是一部蒙古人掠夺汉人的历史,明朝虽然强盛,但最终还是把财富拱手相让给外来人。至于清朝,不说别的,仅日本人透过甲午海战及马关条约掠夺的中国财富就比宋朝“送给”诸多列强的总和还要多。
几年前,曾有一位很接近决策圈子的金融专家与我斗嘴。我说:外汇储备是用来花的。她不假思索地反驳说:外汇储备是用来防范风险的。
看看事实吧!金融危机之后,欧元及英镑对人民币大幅贬值了25%,按市值计算,中国外汇储备当中的欧元及英镑头寸当然也遭遇了同样幅度的贬值损失。无论怎样估计,由此形成的外汇储备贬值损失都应当在1万亿人民币左右。
国际金融常识告诉我们,债务国透过本币贬值,可以大肆逃废债务或减轻其债务负担。鉴于美国削减财政赤字的努力很难在2024年之前结束,鉴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将与此保持一致,美元的长期趋势无疑是贬值以及贬值之后再贬值。如此看来,无节制吸收境外热钱,无节制地扩张外汇储备,终归是极其危险的。
对了!金融界还有一个咒语:旅鼠行动。本意是旅鼠这种动物,每隔一段时期便会成群结队地冲向大海,自取灭亡,暗指许多看似理性的金融行为到头来会变得非常不理性。
说得不好,仅供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