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奈尔
下面就讲该怎样对待中层干部了。“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首先要以诚相待、奖惩分明,同时还要让他们有较高的收入,就像如今说的高薪养廉一样。
我们看现在的政府公务员,时常有加工资的消息传出来,想想还是有一点高薪养廉的感觉。不过,我觉得现在公务员的薪水还达不到养廉的程度,还应该再提高。大家想一想,各级中层领导干部的手上,掌握着实际的权力,具体在指挥办事。如果在这个中间要吃点回扣,勒索一点贿赂,是轻而易举的,多的都出去了,为什么不给这些有实权的人物更高一些薪水呢?现在最富有的还是政府嘛!我们给政府工作人员更好的待遇:一方面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使他们从内心感恩,感到要尽忠尽职;另一方面也使其没有后顾之忧,这样就有利于减少贪污,降低向企业、个人吃拿卡要等事情发生的频率。
作为最高领导,加强反腐倡廉,从制度上着手杜绝贪腐的蔓延,这是必须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公务员的待遇,高薪养廉,也很必要。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努力提高领导干部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大家都来学学传统文化,培养“仁义礼智信”这些圣贤品格。如果能这样三管齐下,我相信国家的廉政建设,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下面一句,“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对待老百姓,不要做劳民伤财的事情,不要有太多的苛捐杂税,不要变着法子乱收费、乱摊派。
“时使”,指的是让老百姓服徭役的时候,要看时节是否合宜,比如在春耕秋收的时候,就不要驱使人们去搞建筑、修工程。我记得小时候在家乡,县上的政府部门、各级单位在春秋两季都有所谓的农忙假,就是机关人员要放下事务性的工作,回到农村去帮助春耕秋收。那时学校也要放农忙假,进城上学的农村学生,这时都要回农村从事抢种、抢收的劳动。因为时令不等人,一旦错过了春耕和秋收的时节,全年的粮食生产就要打折扣了。这就是“时使”的感觉。当然,古代的徭役也很多,时常会征调百姓去修建城墙、水利工程、政府衙门,乃至于扩建皇宫等等,这些都是摊派给老百姓的劳动,都是不给钱的,家有男丁的都要出力。但这些徭役,就不能放在农忙时节,否则老百姓的口粮都成问题了。
当然,现代人就没有这样的感觉了。不过,我们现在搞的奥运会、国庆大典什么的,征集群众演员、志愿服务人员,其实也是古代徭役的变种。所以对于这种大型的活动,领导者也要有点“时使薄敛”意识,你对基层百姓多一分关心,老百姓就会对政府多一分拥戴,这个政权才会稳固长久。
“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百工就是各种技术工作人员。“日省月试”,就是对这些技术人员要有一套严格的日常考核制度。“既禀称事”,这里的“既”通“饩”,意思是用粮食代替工资,按照工作量发给粮食。
我们看现在的政府公务员,时常有加工资的消息传出来,想想还是有一点高薪养廉的感觉。不过,我觉得现在公务员的薪水还达不到养廉的程度,还应该再提高。大家想一想,各级中层领导干部的手上,掌握着实际的权力,具体在指挥办事。如果在这个中间要吃点回扣,勒索一点贿赂,是轻而易举的,多的都出去了,为什么不给这些有实权的人物更高一些薪水呢?现在最富有的还是政府嘛!我们给政府工作人员更好的待遇:一方面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使他们从内心感恩,感到要尽忠尽职;另一方面也使其没有后顾之忧,这样就有利于减少贪污,降低向企业、个人吃拿卡要等事情发生的频率。
作为最高领导,加强反腐倡廉,从制度上着手杜绝贪腐的蔓延,这是必须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公务员的待遇,高薪养廉,也很必要。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努力提高领导干部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大家都来学学传统文化,培养“仁义礼智信”这些圣贤品格。如果能这样三管齐下,我相信国家的廉政建设,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下面一句,“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对待老百姓,不要做劳民伤财的事情,不要有太多的苛捐杂税,不要变着法子乱收费、乱摊派。
“时使”,指的是让老百姓服徭役的时候,要看时节是否合宜,比如在春耕秋收的时候,就不要驱使人们去搞建筑、修工程。我记得小时候在家乡,县上的政府部门、各级单位在春秋两季都有所谓的农忙假,就是机关人员要放下事务性的工作,回到农村去帮助春耕秋收。那时学校也要放农忙假,进城上学的农村学生,这时都要回农村从事抢种、抢收的劳动。因为时令不等人,一旦错过了春耕和秋收的时节,全年的粮食生产就要打折扣了。这就是“时使”的感觉。当然,古代的徭役也很多,时常会征调百姓去修建城墙、水利工程、政府衙门,乃至于扩建皇宫等等,这些都是摊派给老百姓的劳动,都是不给钱的,家有男丁的都要出力。但这些徭役,就不能放在农忙时节,否则老百姓的口粮都成问题了。
当然,现代人就没有这样的感觉了。不过,我们现在搞的奥运会、国庆大典什么的,征集群众演员、志愿服务人员,其实也是古代徭役的变种。所以对于这种大型的活动,领导者也要有点“时使薄敛”意识,你对基层百姓多一分关心,老百姓就会对政府多一分拥戴,这个政权才会稳固长久。
“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百工就是各种技术工作人员。“日省月试”,就是对这些技术人员要有一套严格的日常考核制度。“既禀称事”,这里的“既”通“饩”,意思是用粮食代替工资,按照工作量发给粮食。
我们现在也是这样的。在社会上,各种专业技术职称都有高、中、低的区分,每年也要进行年审考核,合格的继续使用,不合格的吊销资格。这就是“日省月试”。但是,现代社会把这一套“日省月试”的制度用得过度了,甚至泛滥成灾了。我们看这里,这套制度原本只是针对“百工”,即纯粹的技术工程人员的,但现在的评审制度已经充斥于各个领域。在企业里要评职称,在事业单位也要评职称,学校老师要评职称,医院医生也要评职称,搞艺术创作也要评职称,甚至于公务员也有职称,比如什么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一级作家、国家级画师……总之,几乎整个社会都职称化了。
实际上,按照《中庸》“天下国家九经”的原则,从事教育工作的,不管是小学老师、中学老师,还是大学教授,凡是教书育人的都应该放在“尊贤”的范畴之内。你想啊,教书育人是为人师表啊!如果老师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你凭什么教别人啊?你怎么能教出好学生来呢?你说我教的是数理化,跟道德品质这些没有关系,那么,按中国传统的分工,教那些跟做人无关的实用技术,就是匠人师傅带徒弟。这就不能称为老师,老师一定是为人师表、堪为学生楷模的贤者。其实,真正的文化人对于财物并不是看得很重,我在文化圈子里也混了很多年,真正有德性的文化人,看重的是名份,这个名份背后就是一个社会尊重。如果一个文化人得到了别人相当的尊重,那他们就会非常努力地去回报。
现在的社会,尊贤几乎看不到了,现在是尊官、尊钱。教育局一个小小的科长、处长,就可以把大学教授随便训斥一通;随便一个老板,只要在地方投资了什么项目,大小官员就随时陪同。这算什么事儿啊?
我们看民国时期,尊贤的气氛还很浓厚。那时一个小学校长,在县里都是非常受人尊敬的,不但可以随时去县衙见县长,县长还必须恭恭敬敬、客客气气地奉为上宾。我们现在的一个小学校长,在县委书记面前敢撑起腰杆吗?根本是不可能的!民国时期一个中学校长可以随时见市长,一个大学校长更不得了,部长、省长对他也是非常恭敬的,每年要去拜会,以示尊敬。如果学校里有什么事情,地方领导是要随叫随到的。的确是这样,若是不尊贤,而是尊钱、尊权,这个社会风气就会向功利化方向发展,连老师都变成了见钱眼开的财迷、见官就点头哈腰的官迷,你还指望他们教出什么学生来呢?这对于社会的稳定极为不利。
我一说到现代社会的弊病,就爱拿教育和医疗说事。我们看现在的医疗行业,更是不堪入目!在传统社会,医生是非常受人尊重的,所谓“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不能做一个治理国家的宰相,就去做一个治病救人的良医。这是什么感觉?只有德性高尚的人才能做医生!什么叫医生?就是医疗、救治天下苍生的人,是为天下苍生服务的人。一个医生如果找到了这样的感觉,他说话不是一言九鼎,起码也是掷地有声的。过去的老师和医生,那是全社会最受人尊敬的,可是现在我们进医院去看看,好吓人的,白衣天使们的手术刀,宰人也是不眨眼的。总之现在各行各业中,怨声最大的就是教育和医疗。
当然,这也不能怪学校和医院,是全社会的风气使然。这个社会风气是怎么形成的呢?根本上,还是为政者的理念出了问题。如果今天的为政者不知道什么是本、什么是末,不懂得我们这里讲的“治国九经”,那么,以后的社会问题就可能愈演愈烈,乃至到不可收拾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