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斌:巴菲特的礼物


                            巴菲特的礼物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精华篇)》推荐序

    本杰明·格雷厄姆靠《证券分析》与《聪明的投资者》这两本被巴菲特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著作”,影响着八十多年后的今天以至未来的投资人。某种意义上,沃伦·巴菲特的成就相比其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来说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遗憾的是,至今没有巴菲特亲自捉刀的更系统、更理论性的经典投资专著问世,让我们全方位亦步亦趋地学习其成就伟大事业的方法。幸好,还有“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可以像经典投资专著一样供我们细细品味。

    第一次阅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大约是在2002年前后,我将从1977年以来历年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复印之后研读、珍藏至今。中国的投资人阅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大多是基于对巴菲特创富成就的仰慕——巴菲特执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45年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每股账面价值从19美元增长到84487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3%,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厂成长为资产总额高达1472亿美元巨型企业。投资者希望从中学习缔造财富的技能,当然最好是能从中找到一个“葵花宝典”式的秘笈。

    世上真有这样一个靠评估企业价值成为世界级富豪的秘笈吗?尽管很困难,这本《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精华篇)》还是告诉了我们巴菲特遵循的计算企业内在价值的一些简化步骤:“1.评估有形和无形资产的价值,以估算一家企业或一笔投资在其预期的生命期限内每年将产生的现金流数量;2.将未来的通货膨胀率考虑在内,并根据这一假定比率对企业的现金流价值进行扣除和调整;3.额外扣除你预计的企业风险(巴菲特增加了这一步骤,以防他的假设不成功);4.将这一总数除以企业已发行股票的数量。瞧,这就算出了每股的内在价值。”

    相信多数人读到这些技术性的方法时,都会字字推敲、反复揣磨。如果投资真的如此简单,我想会计师与精算师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一群人,但事实并非如此。细读下去,这本《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精华篇)》还会关注到了更重要的东西——“挑选投资对象”和“做聪明的投资者”。以“找出那些正在践行巴菲特信条的首席执行官”为例,巴菲特选择企业的原则在我们面前一一呈现:现金为王、健康的企业文化、不断增强的竞争优势等等。作者强调,这些是巴菲特投资的真谛。

    但我想,如果《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精华篇)》的读者仅仅只是从本书中读出了“作出可靠的创造财富决策的关键所在”,还是有负巴菲特交予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有负1977年至今“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伟大意义。正像《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精华篇)》作者所指出的那样——“巴菲特的传奇意义重大”。巴菲特高度重视“管理责任”,在贪婪文化大行其道的环境中,恪守自己的原则;巴菲特不是一个物质享乐主义者,依旧住在1950年买下的房子里;巴菲特捐献了自己的全部财富,甚至不要求拥有一幢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建筑;巴菲特虚怀若谷,将自己惊人的成功归因于“排卵彩票”的结果……我想所有这一些,都可以为解决中国投资者乃至当今中国社会的精神迷惘甚至精神真空提供指引性的帮助。迅速崛起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但也处于一个经济至上的年代:财富的增长并未与社会幸福感同步,旧价值观的失效使人们倍感迷惘,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盛行,对贫困的漠视……巴菲特恰恰为我们重构商业环境和精神家园提供了完美的示范。正如《巴菲特的致股东信(精华篇)》中所说:“一个有责任的人能够改变世界。”

 

                           ——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但斌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精华篇)》   [美] L·J·瑞德豪斯 著  王正林 王权 译  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