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吕魁的《所有的阳光扑向雪》
这篇小说写的是爱情,以及“爱情”在我们这个时代的表现方式,小说写到了三种“爱情”,第一种是在小说中作为背景提到的“电视相亲”节目,在小说中,我们看到这样的方式已经将“爱情”娱乐化与戏剧化了,在这里,作为私人情感的“爱情”被公开化与表演化,转换成了一种消费与娱乐。第二种爱情,则是小说的主人公隋灵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方式,这是新一代年轻人的表达方式,任性,大胆,看似随意而执著,看似不可思议而内心有所坚持。第三种,则是小说的叙述者“我”所讲述的老秦与武青青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较为传统的校园恋爱故事——男女主人公因为相互欣赏而走在一起,但长期在一起之后却发现生活失去了新鲜感与吸引力,最后双方分手,并分别去了国外,多年之后再联系却发现对方已很陌生。相对于第一种爱情方式,第二和第三种爱情方式可以说是较为纯粹的,但是这两种爱情方式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从中也可以看到不同年龄在爱情上所具有的“代沟”。
老秦与武青青的爱情,是以相互了解与欣赏为基础的,他们最初的相识是以文学社团、萨冈、波伏娃为媒介的,他们也是在一次喝酒之后才确立了恋爱关系,在这里,文学与饮酒都不只是其自身,而是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或态度,是精神追求与个性独立的一种象征。他们的爱情也是在相处四年之后,以武青青去巴黎而终结。相比之下,隋灵与“我”的情感是突兀、陌生而暧昧的,他们两人是在网上认识一年多的网友,是玩“三国杀”游戏的同伴,从未见过面,“我”是在一种全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告知隋灵到了这个城市的机场,在隋灵的“威逼利诱”之下,“我”只好冒雨去接她,并在一起喝酒聊天。他们交往的时间只是一个晚上,而这个晚上也是在我讲述“爱情故事”的彻夜长聊度过的,隋灵与“我”的关系很难以传统意义上的“爱情”来概括,事实上这样突兀的情感交流方式,只是隋灵出国前最后一个月所计划做的十件疯狂的事件之一。如果我们将隋灵的情感方式视为新一代年轻人的“爱情”,那么可以发现,这样的“爱情”具有以下特点:在时间上短暂、突兀;交往的是陌生人;整个事件的游戏化。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在隋灵与“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年龄差距,年轻貌美的隋灵在心理上有着优势,咄咄逼人,掌握着整个事情的主动权,而作为老男人的“我”,也半是推拒半是情愿地接受了隋灵的安排。在两个人的交往之中,隋灵对自己的青春美丽有着相当的自信,而“我”也对自己的年龄容貌有着清醒的认识,小说在两个不可能发生故事的两个人建立起了一种联系,将不可能转化为了一种“可能”,这是一种错位,但也显示了一种时代特征。另外有意思的一点是,尽管老秦与武青青的爱情,与隋灵的情感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但在一点上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解决情感困惑或人生危机时想到的出路,都是“出国”,武青青去了巴黎、日本,老秦去了美国,而隋灵则准备去北欧,在这里,虽然其中包含着一种“生活在别处”的诗意想象,但也显示出这一阶层将“国外”当作心灵归宿的集体无意识。
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隋灵这个女孩,在她的身上,体现出了新一代年轻人的个性及其交往方式,她的说话方式与行为方式自信而任性,既似乎看透了世界与“爱情”,也明白自己的优势在于青春美丽,所以既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敢于跟陌生人撒娇,但同时也会有疯狂的冲动与举动。她们既沧桑,又幼稚,既聪明,又任性,而这与她们的生活环境与成长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出生于城市中的这一代年轻人,在宠爱中长大,同时网络、影视、游戏等新的媒介也给了他们了解世界的广阔空间,他们似乎什么都知道,但这又是在不知生活艰辛的情形下了解的,所以未免与真实的世界有所隔膜,他们自身也难免成为幼稚与沧桑的复合体。这篇小说最好的地方,在于写出了以隋灵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人的性格与行为方式,她的大胆,她的骄傲,她的无所谓,以及她的“疯狂”,都显示了这一代年轻人的自我意识与精神特征,这可以说是他们的一种挑战与反叛,他们所面临的是现无情的现实规则与逻辑,以及庸俗化与娱乐化的情感表达方式(如“相亲节目”),但是他们的反抗又具有明显的撒娇性质,带有“另类”的自我表演性,这可以表现了他们的内在矛盾与双重性。
小说在结构上别开生面,将老秦与武青青的故事安排在讲述之中,并在结尾处暗示老秦与“我”的重合,较为巧妙,但另一方面,老秦与武青青的故事过于冗长,尤其是国外部分较为戏剧化,削弱了小说前半部分的新奇感,小说在语言上也略显粗糙,如果说在前半部分这显现为一种生活的质感,但在后半部分,则让人感觉缺乏艺术上的提炼与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