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与腾讯之争,乃重塑商业竞争秩序的大好契机!


 

 中国特有的商业环境决定了中国企业市场竞争混乱无序,用乌烟瘴气来形容也不为过。中国特有的商业环境决定了中国企业市场竞争混乱无序,用乌烟瘴气来形容也不为过。不正当竞争愈演愈烈。圣元早熟门、中国乳业巨头蒙牛伊利的恶性营销,近日来腾讯与360弹窗大战再次将这种恶性竞争推向登峰造极的地步,一次次挑战中国消费者底线。

在国内,许多行业、企业为了各方面利益于是乎各种奇招频出,恶性竞争象屡见不鲜,甚至于某些垄断行业尤为严重。

康师傅和农夫山泉这两大饮用水巨头在2008年也因“水源门”事件结过仇。2010年8月初,圣元因一篇婴儿食用奶粉出现性早熟的报道被拖入“激素门”风波,声誉也因此一落千丈。两月后,该事件却成为另一场“乳业地震”的导火索,并牵出了两大乳业巨头伊利与蒙牛的陈年旧事。

在企业遭受无妄之灾时,谁最有可能是背后黑手,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竞争对手。然则,公关公司也往往是幕后“操盘手”。本次伊利蒙牛事件中,4位嫌疑人中3位来自公关公司。媒体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也可能充当了推波助澜的角色。某些网站为了提高流量吸引眼球,在没有确定事实的情况下推波助澜。部分经营困难的行业媒体充当了打手角色,依此赚取公关费亦成为商业讹诈的工具。一切最新的通讯工具,微博、博客、论坛,都可能变成商业讹诈的武器。

中国的商业环境混乱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负责维护商业秩序的政府职权部门多头管理形成的监管死角、瞒报、缓报、不作为等致使其公信力逐渐丧失。在商业秩序在失去监管的情况下,混乱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此次腾讯与360之间的口水战能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很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行业标准不健全,相关政策法规缺失。致使双方打着保护用户的幌子,破坏行业规则,争夺数以亿计的杀毒软件和网络安全市场。消费者的阶段性麻木和间歇性遗忘习惯也为企业提供了恶性土壤,也成为中国商业环境混乱的间接因素。

从理性角度考察,西方国家构筑市场环境的路程也走过了漫长的探索之路,我们眼下需要做的工作应当是奋起直追,正视不足,构筑良性的中国商业环境,其中,立法、企业,消费者,政府部门都是核心因素。

中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正式颁布,至今已近20年,市场主体、消费主体、竞争方式、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巨变,当初原则性的法律急需大量的司法解释来界定;作为执法部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难以做到与时俱进,从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变革上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竞争的要求,关口靠前,预案在先,率先研究各类市场主体的行为特性和竞争共性,防患于未然,应急于一线,真正为企业参好谋,为消费者服好务;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类企业,特别是需要企业的领导者勇于争做具备社会责任感企业家的勇气,合法竞争,不能无视法律、无视市场竞争规则、无视消费者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更不能企业权益遭受威胁时,牺牲消费者利益,践踏平等竞争环境,最终走向恶性竞争,两败俱伤,当下奇虎360和腾讯的行为正是这种行为逻辑的直接放映。最新报道,11月4日,腾讯股价已最低跌至178.60港元,每股蒸发10.60港元,约5.6%,而市值则最大蒸发240亿港元。

重塑良性商业环境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司法。我们知道西方很多国家的法律都是建立在一个个司法解释上的,如果我们的司法机关能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不为资本和权势左右,定能做出正确的评判,和平解决争端,同时为今后的类似案例确立正确的法律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