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全球化陷阱,中国房地产要自背枷锁


德国《明镜》杂志有两位记者,跑遍世界各地,写了一本小册子《全球化陷阱》,在他们看来全球化不是建设一个“地球村”,而是建立一个“地球帝国”。实然,全球化就是全球的一次资源再配置,靠什么再配置,是货币和信息,这两样美国在行。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可以视作全球资源配置不平横带来的全球大震荡。地球之所以稳定,是因为地球是一个均质的圆球,一旦质量集中于局部,这个圆球的旋转必然不稳定,就可能产生整体震荡。

今年的两次地产调控,实系08年全球金融风暴余波未平。当时,全球各国以宽松货币刺激投资,虽暂时遏制了金融风暴的蔓延,但结构性问题没有根治。在全球化盛名之下,每个国家有个性差异,但都吃了货币超发这贴药,剂量都不小,到今年,后遗症暴露无疑。于是有了中美货币利率之争,以及中国国内的房地产调控。

08年我们提前调控房地产,全球金融风暴接踵而至。再急功近利再平庸,不至于看不到风暴前的黑云压城。今年415日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我们发布房产新政,前后差2天;929日晚,中国宣布房地产二次调控,几乎同时,美国时间的929日,美众院通过针对中国的《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

美元作为全球货币,他有输出通胀的优势,但我们的外汇储备数量巨大,人民币在发展中国家的信誉良好,中国有比较优势,理应不该是毫无还手之力的局面。人民币的国际结算,人民币的国际化,在09年下半年的舆论中被喊到天上,似乎几年内就会有大改观,但在2010年一下子悄无声息。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将带来国际货币的多元化,避免美国独大的局面,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我们有更大的软肋,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

记得李傲先生有一段对台湾的评价,个人以为说得非常深刻。他说,台湾犹如中国的睾丸,睾丸被人捏着,纵然是个巨人也使不出力气。李傲先生说对了一小部分,环顾中国周边,环顾历史,中国的周边格局实在是立于世界之林最大的困扰和障碍,而且日益升级。边患问题自商周以来不绝于史,商周更替便是一例,困扰秦汉的匈奴问题,隋唐亦然,盛唐衰于安史之乱,安、史均是外籍血统,宋更是被蒙古所灭,明始有倭寇海患,明更亡于北族八旗,而十九世纪中叶的海患再次陷华夏于半殖民地境地;时至今日,中国东有大洋,三面有高山环抱,但在现代科技面前,已无天堑,不得独善其生。向东有第一岛链之困,向南有南海及南亚诸国的边患纠纷,向西有东突势力,向北有北极熊暗中较劲。地缘政治的天然虚弱,使我们在全球化的淤泥中艰苦前行。好客的传统,让我们不善防备客的危害。

对别人如果不能祭起大旗,只能对自己勒紧腰带。用货币战争来形容,或许有故弄玄虚之嫌,但在这方面,我们却实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对抗。美国拿起汇率大刀,近期的中国无非两条路:其一,对内货币贬值;其二,放慢增长脚步,减少外部汇率大战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在短期内,难成气候,第三条道路渴望不可及。

第一条路,对内货币贬值,实属无奈,但接近极限了。十年来,人民币超发450%。就拿最近几年来说:20069末月央行公布的M2(广义货币)余额是33.18万亿元,20079月末是39.31万亿,20089月末M2余额达45.29亿,20099月末是58.54万亿,今年9月底的M2余额是68.75万亿,是06年的一倍多。从某种意义上说,自06以来货币暗贬一倍。近期,去香港出差,发现杭州的物价基本接近香港,茶餐厅里吃顿饭,在杭州同样的花费还没吃的那么好,香港的房价近乎杭州的十倍,房价不翻番,消费品物价就要翻番,膨胀的货币必然要有出口。M2余额在短期内很难回落,资产价格就较难下跌,这也是房价屡遭调控,却屡次空调的主因。

第二条路,放慢经济增长的速度,变得非常关键。如果多关心一下关于十二五的造势新闻,很容易发现走第二条道路的轨迹。2010年作为恢复之年指标只定了8%,不符合我们大跃进的传统。十月中旬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表达了更明确的信号,明年3月的全国两会十二五就将出台,届时一切就将见分晓。就十二五的出发点而言,国内房地产长期调控,将是一个基本面。即便有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但保持独立,在历经08年至10年的困境后,我想我们的高层会深刻的感受到。

货币的超发,是房价高企的主因,转变发展方式及今后一段时期的货币金融政策,是房价未来走势的关键,这两点基本构成了中短期内中国房地产调控的基调。

“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这句话出自中国目前在国际化道路上最为成功的民营企业——海尔掌门人张瑞敏的感言。避免陷于国际化的陷阱,是中国发展之路,也是国内房地产必然要走的路,这条路显然不可能是一直歌舞升平,需要自背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