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ia 我是一名教人力资源管理的老师,很想和大家探讨在HRM课程讲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没有一些创新性的做法?期望各位同学给些意见!!! yinhezhiwang 建议听听张晓彤老师的视频课程。看后就知道自己差距了。百度搜即可。其实照着课本讲永远也讲不好,只有基于经验讲才有可能讲好。个人愚见,希望对您有用! jianbingshao 其实,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一般来说,大学的授课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论基础以及理论应用能力,而不是所谓的操作性技能。这样就要求教师把理论知识讲透,而不是为了迎合趣味和课堂气氛,在内容上不遵循教材体系。不过,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大班教学,对老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stephenia 很赞同楼上的观点。但是,现在的学生一听到理论知识就反感,一到做课堂有些就开心,典型的急功近利和实用主义,认为大学学到的东西一毕业立马就能用。搞得老师很是郁闷,不知如何好!! 20091125 要真正讲好而不是哗众取宠或照本宣科是很难的,需要老师在专业的理论和应用知识上具有很高的水平,这只有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学习,个人具有了很高的专业能力之后,并在不断钻研教学技法基础上,所讲授的课程才真正能有高质量,当然,这种高水平的教学,在现实中即使是在著名的专家学者那里,也并不多见。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提高,才能不断向着最终的理想目标靠近。 yinhezhiwang 如果是数学系或经济系的学生,在理论方面下大工夫是应该的,因为很多数理或经济学公式的推导很难,不是随便看看,随便听听就行的。但HR这种东西对于本科生来说,同会计学一样,学的目的就是去企业用,不然学它做甚?老师讲HR,应从实践角度去讲比较好,只照着课本凭自己想象企业如何招聘、如何培训、如何对员工作绩效评价、如何制定薪酬策略、如何制定岗位轮换计划、如何激励员工、如何为员工制定职业规划等等,学生恐怕很难明白到底该如何操作,进了企业后也只能重新来学。HR这门课实践性很强,不上手永远不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道道,比如,企业为了不违背劳动法在如何处理孕产期员工的管理、工伤处理、高温天出差等等方面,就能够让很多HR管理人员头疼,更不用说作为学生的我们。注重实践方式教授HR课程,并不是急功近利,而是为学生毕业后真正能“有一碗饭吃”的深思熟虑。建议HR专业的学生没事了多听听类似张晓彤这些能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给管理人员授课的老师课程,一定受益匪浅。现场听一次好几千块钱,对学生的我们来说想听也不现实,一般百度视视频或其他网站都能搜到,可以免费听的。 20091125 说得是。我看了众多老师的视频,讲得都非常好,理论都很规范,有个人独到经验,有的也有一定的不同于传统的比较个性的创新思想与方法,值得大家去听去学习去揣摩。但是关于版主的一个小观点,本人想说说看法。个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在能力培养上是不同的,后者的能力几乎全部体现在操作动手能力上,而对前者,在操作能力上,这只是岗位职责的胜任条件,还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能操作是基本要求,其实也很难,不过网上可参考的现成资料还算不少的,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对现成知识的运用并不能算HR真正高能力的体现,只有会创新,才应该是HR管理上的更高要求,要达到的效果应该比现行的主流做法更好,这才是专业更高的追求,也是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的必须。君不见目前管理上各行各业各领域均有太多的管理问题亟待解决,而目前能够为我们所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还不是十分对症,难道这不是说明目前的管理学实际上就是HR管理的研究缺少创新缺少解决复杂管理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吗,而这只靠像财务管理学那样去简单地学习教材上的现有知识,做知识的复印机和留声机式的人才,怎么能行呢?首先要方向要对,然后在正确的方向上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HR才能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才能对企业的发展和人才自身的成长做出应有和最大的贡献,而这一切的实现,针对目前的HR研究和实践的现状来说,必须要靠多多创新才能有望解决。 个人认为,评判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师视频讲座的精彩,可以有传统的那些标准,但是咨询师在讲授中是否能够体现其在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的个人所独有的这种思维方法,不只是简单地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这无疑是更高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个人所独有的好的思维方法的展现。外行听课看得是热闹,而内行听得则是门道。基本常识如果讲百八十遍,像HR专业这样,如果各位名师名嘴讲得内容和观点还有典型做法都差不多,那么相信内行人是不会认为这是能力的体现的,除非是为互相吹捧的目的,因为在HR上,只有具有有个人特色且行之有效、与传统思想观点和方案相比较思路更高更妙的观点和做法,才是真正的高水平HR能力的象征。 wobushita 多讲一些实际的例子,结合实际教效果更好! stephenia 没想到我的帖子引起这么多同学的思想碰撞。说实在的,我在上课时从来没有照本宣科,也设计了很多实践性内容和参与式的内容,比如工作分析、模拟招聘、绩效考核、薪酬管理,虽然结果并一定很好,但起码知道怎么样操作。我觉得这是本科教育基本要达到的要求,至于说对某些理论的创新,我觉得对于我们年轻老师缺乏实践,还是很有难度的,不能和张晓彤、廖全文比啊!!! 江湖依旧 欢迎大家对此问题进行讨论。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可是很高的,哈哈 20091125 为了把本人对管理课教学的观点阐释的更加具体和有说服力,下面再举一个具体例子的分析来说明,请各位指点。如果按照HR应该只是操作型的话,老师也这样教而不是指导如何进行创造性的思考,那么只要是“拿来主义”就够了么?请看—— 20091125 引用stephenia 发表于 2010-11-9 21:23 努力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老师您这么认真,只要努力,有朝一日,可以达到张晓彤廖泉文前辈同样的水平的,不一定是地位要达到人家那样,水平到了就可以了啊。 stephenia 谢谢楼上的鼓励哈!!看来楼上的同学水平很高哦,学习了!!! dafengdx 人力资源管理说到底是要动手的,讲半天招聘,可能不如到参加个招聘印象深刻,更不用说组织个招聘了,讲得云山雾罩,不如实践中的小经验生动,看看人大理论派的视频和张晓彤等实战派视频就知道区别了,动辄某理论,500强,太遥远了,其实多和身边的HR交流,实用才是不二法门。 20091125 看了上面朋友们谈各自品课的经验,对不同风格的课程的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下面谈谈我是如何品课的吧,观点和角度不一定与学友们相同,供商榷。 batunjiao 班级模拟成企业,老师是老板,选出或制定部门领导,把hr理论模拟走一边。 20091125 个人认为,上述建议的方法是一种改进了的情境模拟实验法。与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课不同,这种实验法因地制宜,设置了更贴近个人心理的情境环境,更能催生参与者对管理的真切认识和理解。如果设计时在具体一些环节上和问题的设计上模拟的好的话,可以发现,过去那些只是停留在教材和资料上可望不可及的许多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问题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镜中花,水中月了,而是真真切切就在自己身边,自己作为当事人更有直观感受,更有利于对理论的学习,而如何改进管理,也是自己以身临其境的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从而有利于对传统理论和方法模式做出检省、改进和创新。如果个人力量有限致使思路打不开的话,在教师有力的组织、积极引导和智慧的点拨下,大家进行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可能会得到较多的新认识和新观点,甚至集思广益,还可能找到对一些现有的理论和实践中均未能解决好的管理问题的相应的改进之法的! 附“钱学森之问”相关链接: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0806 |